摘 要: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环境和教育的相互作用,其中环境在幼儿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价值。幼儿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3—6岁的幼儿来说,不具备成人对环境具有的那种选择、适应、改造的能力,这决定了幼儿对环境具有广泛的接受性和依赖性。对现代儿童教育来说,如何利用环境来刺激教育儿童,来激发儿童的活动动机,促进儿童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幼儿教育家所重视的教育研究问题。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重要环境,创设一个科学的幼儿园教育环境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山区幼儿园,竹子的运用特别广泛且有代表性,它以纯天然的特性,丰富多彩的形式,千奇百怪的变化深受幼儿欢迎,因此山区幼儿园要充分的利用和开发这宝贵的资源来充实和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
关键词:竹元素;山区;园本课程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大幼儿学习和生活的空间”,应“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自制玩具和教具”。为此,我们旨在充分利用本土的各种资源,即发挥人文优势,挖掘自然和社区资源,为幼儿创设一个有特色的本真环境,使孩子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幼儿只有具备了自主探究的能力,他才会主动地去学习,主动地去探究,主动的学会寻求利用多种方法解决身边的问题与事情,这将对他们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更好的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家培养探索、创新型的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竹子是我们山区特有的资源,它对丰富园内区域活动和构建园本课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与材料,孩子能够自由、自主地开展学习,这正是遵循了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与个体差异性。
一、创设幼儿园竹元素手工活动的资源库
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六大支架中明确指出:每所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机构、基地、材料、有专长的人员等),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幼儿园竹子特色活动的开展更离不开各种资源的整合。我们创设了资源中心,幼儿园手工活动室的创设和利用,设有“竹元素资源中心”,发动家长、幼儿共同收集竹子和竹子半成品,归类投放,为幼儿提供丰富多彩、数量充足的操作材料。幼儿园班级环境的创设,布局也要尽量合理,使各种材料便于幼儿取放自如。幼儿可以随时按制作需要随意选取材料,为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发展提供物质保证。整合“竹元素资源中心”的各种竹子材料的制作、手工游戏说明及幼儿能力开发的作用,形成了一整套的园本课程教材,为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资源保障和指导策略。
二、利用多种竹元素方式促进幼儿艺术能力成长。
1.将竹元素融入环境创设中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了营造良好的竹元素气息,提升幼儿对竹特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我们将竹元素运用到环境创设中。我们在创设“竹”特色环境时有主题,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把平面布置和立体布置结合起来。能与教育目标相结合,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环境的设置和材料的投放有针对性,充分体现环境的教育价值。
2.开展形式多样的竹元素创意手工活动
幼儿的美术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只有幼儿有充足的活动积极性幼儿才能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幼儿有了充分的活动资源和创意美工技能以后,我们将这些创意美工活动的技能进行巧妙的设计,变枯燥单一的技能活动变成有着浓郁的幼儿气息的主题新活动,幼儿变被动的参与者为积极的探索者,达到了更好的活动效果。在竹元素进美工区域活动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进行系列手工操作活动。活动要求幼儿既要动脑,又要动手,手脑并用,鼓励幼儿大胆尝试、探究与众不同的玩法,发挥其创造性。它有许多的形式和表现手法如:拼,搭、画。这样既能锻炼幼儿手部肌肉力量、促进手眼动作协调和灵敏,又能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发展认知、探究、审美等多方面能力。为了给孩子们更多的成功体验,我们将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在美工区中,既激发了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也为下一次的活动打下了基础。
3.利用竹元素开展丰富的体育游戏活动
通过体育这一平台,引导幼儿身体机能功能和潜在能力的发挥,借助竹子玩具器材,以游戏为载体的形式,促进幼儿体格、体能的发展,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萌发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
每天的户外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提供简单的竹制体育用具,幼儿自由玩耍,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在个人游戏、两两合作、小组合作中,自主创造了很多新的玩法,通过我们的观察和提炼,形成新的体育游戏方案。而孩子们平时自由发挥的玩法还迁移到了体育活动中。在各个体育活动中,我们都喜欢设计一些自由玩器械的环节,它可以充分展示孩子们脑中丰富有趣的游戏,展示孩子们在平时充满活力和野趣的玩法,为整个体育活动带来了生机和创意。
充分的将本地区的现有资源有效的整合,形成园本课程,以系统的方式积极融入到幼儿学习中能让幼儿在教学中真正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有了动机,才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做到动其主观,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有较长的练习时间真正做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要求,从而不断提升幼儿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吕晓,龙薇.《维果茨基游戏理论述评》,《历史与比较》2006 年第 6 期.
[2] 〔瑞士〕皮亚杰. 《儿童心理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年,第 46 页.
[3] 时瑾.幼儿园创意手工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J].《华夏教师》,2017(18):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