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学是医学和护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能够紧密的联系医学和护理专业的其它基础课和专业课。如果把医学和护理专业当成一个房子的话,那么解剖学就是这个房子的整个框架。因此解剖学是医学和护理专业缺一不可的一门课程。
解剖学既拥有它独特的特点,但是又有其繁琐的一面。里面的概念性的东西极多,一些结构、名称特别的拗口,学生难以理会,经常会出现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劲头十足,等到学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厌学。特别是高职高专的学生,他们虽然明白“严是爱,松是害”,但是他们的自控能力稍差,一旦产生厌学的心理,就会在课堂上坐立不安、调皮捣蛋,甚至迟到、早退,影响了正常的课堂秩序。如果他们对解剖学产生了厌学的心理,那么对以后的各门专业课的学习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因素。因此,使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兴趣、认真学、能学好是我们解剖老师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这几年通过教解剖课也有一些浅薄的体会,在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
一、引导学生对解剖学产生兴趣,并树立起学好解剖学的信心
学生刚上大学肯定都有一个兴奋、好奇的阶段,特别是医学、护理专业的学生,他们对这门专业感觉非常的新鲜和稀奇,表现出了强烈的求职欲。因此每次上解剖学的第一堂课,我都会给学生讲解一下作为一名医生或者护士应该具有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以及人体解剖学的奥妙和它在医学、护理专业中起的重要作用,并且还会把人体解剖学的九大系统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给学生简单的介绍一下,从而进一步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对以后的学习产生兴趣,并树立起自己能够学好解剖学的信心。
二、认真准备好每一堂课
高职高专的学生具有其独到的特点,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自控能力差,但是又活泼好动,他们如果发现上课听不懂的话,就会坐立不安,从而影响了整个课堂的秩序。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那就是备好每一堂课。备课并不是把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下来,而是需要我们认真琢磨一下高职学生的特点,然后有针对性的备课。我们要考虑到课堂上的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状况,比如:学生犯困、交头接耳怎么办?多媒体不能用了怎么应对?等等。板书的设计也需要注意,黑板上不要写得杂乱无章,要有层次感,掌握的、熟悉的、了解的内容要区别开。
三、运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授课
学生刚开始学习解剖,肯定对一些专用名词感觉特别的不适应。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需要用一些学生能够听得懂的语言去解释。比如:“项”很多学生都不知道是什么,如果你用“后脖子”一说他就知道在哪一个位置了,从而也记住了“项”了。解剖学有很多这样的结构,我们可以先把它转化为通俗语,使学生明白它的位置在哪,然后在记忆书面语,这样学生就不会对解剖学产生畏惧了。还有一些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你可以用一些搞笑的语言来给大家讲解,比如讲到“翼点”时,我通常会给大家举这样一个例子,有些同学经常把翼点当成鸟翅膀上的那一个点;讲到“卵圆窝”时,我也会举一个例子,有些同学经常把卵圆窝当成受精的部位了,等等,通过这些例子,既能够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够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
四、用贴近现实生活或者临床上的例子来讲授解剖
解剖上的一些知识可能记忆起来非常的吃力,那么我们可以用一些比较贴近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讲授出来,从而加深记忆。比如:讲到“骨骼的构造”时,我们完全可以给学生举一个“猪骨骼的构造”的例子,猪骨骼是比较常见的,也是经常吃的。猪骨骼表面的那层薄薄的膜就是骨膜,剔掉骨膜后剩下的叫骨质,你能够咬出汁的地方叫骨松质,咬不动的地方叫骨密质,咬出的汁就是骨髓。人骨骼的构造和猪骨骼的构造是差不多的,这样的话学生记忆起来就比较方便了。我们还可以用一些临床的例子来讲解一些知识,除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兴趣外,还能够为以后学习临床课打下基础。比如:讲到“运动系统”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举一些骨折、脱臼、肌肉拉伤、肌腱断裂等临床例子;讲到脉管学里的子宫动脉与输尿管的关系密切时(小桥流水),我们可以给学生举一个临床案例,有一个医生在做子宫切除术时,就是因为对这两个的解剖关系混淆了,酿成了一起严重的医疗事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痛苦,当然了这位医生也难逃其咎。学生听后非常震撼,不仅增强了责任感与风险感,同时也端正了学习态度。
五、多用一些“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讲授解剖
如果上课老师在那喋喋不休,容易使学生疲惫,我们完全可以设置一些疑问,叫学生自己思考,并且从中找出正确答案,这样既可以增加课堂的互动性,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讲九大系统功能时,我们可以叫学生自己思考并回答一下这些系统的功能,在学生回答时老师稍微指导一下;在例如讲肩关节和髋关节时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一个思考题,为什么我们的肩关节做的运动幅度非常大,而髋关节的幅度非常的小。带着问题来学习这两个关节,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六、运用一些口诀来记忆解剖学
解剖学里有一些内容比较繁琐,我们可以给学生找一些口诀来方便记忆,比如:讲到腕骨时,八块腕骨名称的记忆“大小头状钩,舟月三角豆”;讲到各部椎骨的特点时我们可以用“椎骨外形不规范,各有特点记心间;颈椎体小棘发叉,横突有孔很明显;胸椎两侧有肋凹,棘突迭瓦下斜尖;胸椎特点体积大,棘突后伸宽双扁”。等等,通过口诀可以使学生可以简单明了的快速记忆。
七、保证实践教学,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构造的一(下转第65页)(上接第62页)门学科,它属于生物科学中形态学的范畴,是正确理解人的生理功能以及病理状态的基础。形态学教育的自身要求以及高职高专医护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解剖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因此必须得接触到实物标本,只有见到真实的标本以后学生才能够对这些结构、器官以及毗邻关系有一个更正确的理解。我上实验课坚持五个原则:1、对讲过的知识简短的复习、提问或者讨论2、示教标本(或解剖操作)并提出问题 3、学生带着问题观看标本或者实际操作4、讨论解决问题5、撰写实验报告。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学生反映良好,易懂、易记,并增加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八、合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讲授解剖
现在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上课的时候大都用到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手段非常有必要,它可以把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因此,解剖学老师必须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学会课件的精美制作。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需要注意一下,不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原封不动的搬到课件上,可以选择一些重要、简约的内容。也可以在课件上加上一些动漫演示,从而进一步形象化,比如弹性圆锥在解剖上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如果单纯靠板书挂图演示的话需要花费很大的时间。但是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先显示甲状软骨的一侧半,然后在显示环状软骨,最后显示杓状软骨,然后最后用线一根根从甲状软骨连到环状软骨和杓状软骨,这样一个动画使弹性圆锥由静态变成了动态,学生也就不费事就理解这个概念了。等到复习时,我们也可以用三维解剖来使学生从整体上对人体的结构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以上几点是我从事解剖教学这几年的一点浅薄体会,里面肯定有一些不足的地方,还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21世纪的今天,是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解剖学老师就必须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教学研究、学术交流等,使自身的教学理念跟上时代的发展,保证自身的教学水平的提高,为社会上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文乐军 刘万胜 周启良 《人体解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