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探讨

作 者:李长杰 (山东省平度市同和街道白埠中学 266725)

摘   要:新课程改革深化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时调整课堂的教学思路,利用有效措施去渗透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范围,引导和鼓励学生沿着正确方向完善自我、突破自我、挑战自我,最终长成一名高素质的全能型人才,助推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持续加快。传统文化的渗透意义很大,教师有必要考虑一下学生的个人意愿,尊重一下学生的真实想法,组织特色教学活动,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借此迎来语文教学工作更加辉煌的明天。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措施;研究;思考

引言
传统文化展示的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气质及风貌,传统文化在我国的文化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传承传统文化和发扬传统文化同等重要,必须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在传统文化的传播方面有着特殊优势,教师需要全心全意服务于全体学生,采用能被学生充分接受的授课方法,来启发学生思维的创新力与想象力,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优秀品格。笔者凭借自身多年的教研经验,对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发表几点新的看法。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培养学生学习热情
初中生的生活经验不足,阅历不甚丰富,遇到困难、复杂问题常常表现得十分迷茫,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鼓励,才能有效改善注意力不集中、自学热情不高、探究思路过于局限等情况。古典文学理解起来难度很大,许多学生都有着严重的抵触情绪与畏惧心理[1]。我认为,在课前阶段巧妙的渗透传统文化,深入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尤为重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特点,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例如,我会认真做课前活动的准备工作,会先将学生带入古典文学氛围中,再去实施个性化的教学方案。有的学生喜欢读《红楼梦》,我鼓励他们将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活动以表演的形式加深记忆。学生兴趣愈发浓烈,阅读起来津津有味,让传统文化的渗透更具特色,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习能力的综合发展。
二、巧妙利用课堂教学,展现传统文化魅力
课堂本就是师生、生生的交流平台,是渗透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发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初中语文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应对教学内容的创作背景,体现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准确认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去除学生抵触情绪,打消学生认知顾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前提,调动学生探究欲望是核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目标[2]。例如,讲解《水浒传》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播放一些代表性片段,使学生重新认识梁山好汉的侠肝义胆,在学生产生浓厚兴趣后,再鼓励学生从原著中寻找传统文化元素,一节高效的语文课就在师生互动、媒体支持、学生积极探究中顺利完成了。
三、通过加强文化实践,不断弘扬文化精髓
充分渗透传统文化,文化实践必不可少。生活实践,是领悟传统文化精髓、感知传统文化魅力的最好途径,教师应指导学生认真学习传统文化,以求灵魂得到滋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正所谓“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更方便学生寻找文化之根,求得文化宝藏。很多时候,优秀的传统文化配上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都能改变学生的封建思想,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开阔学生的想象空间,学生的领会越深,思想方面越认同,行为效仿起来就越自然,实践热情空前高涨,综合能力得以提高[3]。例如,《弟子规》中的大部分内容,都教育孩子要学会尊重他人,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热爱中华的传统文化。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在大教室中观看《弟子规》教学视频,突出内容的实践性,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最新要求,更是教育事业得以长远、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四、积极组织课外活动,提高学生文化素养
课外活动的积极组织,一方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另一方面还能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的热爱之情,文化素养越来越高,人才价值有所提升。首先,举行讲座活动,开阔学生视野。如播放《论语》《三字经》《毛泽东诗词探究》等等,由专业教师负责为学生讲解做人的道理,增强学生自我发展意识,加深他们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其次,组织朗诵比赛,使学生通过经典作品的阅读,树立人生理想,领悟现实真谛,明确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弘扬传统文化,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这对其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树立是很有帮助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清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传承与发扬。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热情,组织特色活动,使学生有机会去研究传统文化的本质内涵,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进步与发展而言是非常有利的。我们教师不能禁锢学生思想,也不能帮助学生发展自我,只有让学生自己理解了学习传统文化的实际影响,他们才能自觉承担责任,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用心感悟文化魅力,持续发扬传统文化,促进语文教学计划得以顺利、高效的实施下去。
参考文献
[1]李培莲.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渗透研究[J].语文天地,2016(6):46-48.
[2]钟剑连.文明长久渊源传承——论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91-92.
[3]马相汉.浅谈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加强传统文化教育[J].中学教学参考,2017(1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