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前,信息技术已经对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作为一名当代高中生,信息技术课程必须学习作为一种基本工具。素质教学理念下的信息技术的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笔者就基于此目标,谈谈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中;信息素养;创新能力
一、 基于目标的兴趣教学
兴趣越大,学习动机越大,学习效果越好。通常要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要引导学生参与学习,并且能够学有所得,为此,兴趣就变得更加至关重要了。一般而言,我们仅仅遵照教材内容来教学的话,都是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学生会觉得课堂是枯燥乏味的,对于没有视觉感的文字也是不会产生兴趣的。为此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就对课本教学进行了深化、美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根据原有教材内容,真好信息资源,利用当前的网络用语、网红语言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也将教材和生活进行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引申了一些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内容,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二、基于目标,设计教学任务
关于设计任务,首先要做的就是备好课,其次是讲好课,最后是做好课堂结束时的“画龙点睛”。备课是前提,备课就要求我们要吃透教材、研读教材,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发展需要、结合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能力,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保障学生学习能够接受知识,做好课前教导学案。而讲课这是课堂的精髓了,我们在讲课时既要做到收放自如、又要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同学。采用现代化、灵活化、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图文并茂、小组合作探究、实践操作等主要模式为途径,保证完成教学目标并且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课堂接近尾声之时,也是整节课“画龙点睛”之时,我们要做好课堂总结,也要做好课后知识迁移和巩固,设计一些从简单到复杂,易接近到困难,循序渐进的深入渐进式学习任务,让学生逐步学会信息技术和技能。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满足他们的成就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基于目标,教学联系生活,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在课后生活中能够运用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生活。所以,要完成教学目标,还需要最好课堂与生活的结合。
如:学习Excel软件时,在教学数据搜集、分析整理等相关知识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生活消费进行一个简单的数据分析,并制作成相应的数据分析表。通过这样的教学,它能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知识,学生将生动的图片或优美的背景图片添加到表格中,从而结合先前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知识,完成图片在表格中的插入和设置,完成T。他美的形式界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数据出来后,班上的同学们也比较了谁花更多,谁储蓄最多。他们仔细分析了这笔钱花在哪里以及它在哪里,然后制定了“未来支出计划清单”。从这一课中,学生不仅学习了简单的“Excel制作表格”,而且还学会了多种软件的综合应用,包括在多个软件中使用不同的操作技术,达到共同的目的(插入图片和设置背景)。地面,并美化布局。他们不仅掌握了操作的技巧,而且在提高推理和推断能力方面也起到了主观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学习,学生真的可以成为课堂的主人,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一半的努力下获得两倍的成绩。更多的学生已经学会如何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并给出分析结果的能力。
四、基于目标,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
教学评估一般用于教学过程。特别是在学生自由创作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活动进行适当的评估,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更积极学习,参与课堂教学。掌握教学内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还使学生能够更客观地评估他人的作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他们的活动中发挥和创新。当然,在以发展学生信息素养为前提的目标导学下,我们不应该只是沿用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评价也不应该只是有教师个人评价。更多的应该是构建多元化评价方式,可以让学生互相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自评,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完成作业水平来进行综合性评价。如此,让每个学生真正能够感受到公平、公正。
结语
总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与时代最为接轨的教师,我们需要保证自己的教学思想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是既能够实现教育目标,实现教学的育人价值,同时也是符合学生需要的,所以,我们强调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当然,本文笔者所讲的目标导学也只是笔者在教学工作中的一种体会,希望能够和各位同行共勉。
参考文献
[1]夏学华.新课程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的研究与实践[D].山东师范大学,2009.
[2]吴万春.基于网络环境的发展性教师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首都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