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学生学业规划的实践初探

高中生物学教学渗透学生学业规划的实践初探

作 者:王志华 丁世蜜 熊 星 (四川省泸州高级中学校 646000)

摘   要: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本文主要从规划学习和学业、规划选读专业和大学、规划的实施和调整三个方面入手,举例说明了高中生物学教学应该具有渗透学生学业规划的意识和方法,具体阐释了如何将生物学知识应用于学业规划的实践中,包括学业规划的制定和调适。积极拓展学业规划的教学实践活动,扩大了生物学科的应用范围,使学生在丰富学业生活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并逐步认识自己和外界,思考未来的生涯角色定位。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习和学业;渗透;实践

1、实践意义
在新高考改革的形势下,高一新生将不分文理科而要从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之外的六个学科中选考三科,因此,学业规划这个话题也越来越受到学校、家长、学生的密切关注。目前社会教育资源的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社会和家长为了让学生读上好学校,盲从升学成绩和考试分数,忽视了学习本身的意义,更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因材施教原则。另外,我校提出了“提升办学品位,丰富品牌内涵”的工作目标,彰显了我校敏锐的创新意识。在这些现实背景下,指导学生的学业规划变得十分必要和重要。
学业规划,是指为了提高求学者的人生职业(事业)发展效率,对与之相关的学业所进行的筹划和安排。学业规划的制定,能够帮助学生尽早地认识自己,从自身的兴趣、特长、价值观、性格等方面对自己培养学业规划意识,让学生明白自己可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该做什么,该怎么做,将这些进行综合评估,以供自己选择更符合于自身发展的道路。因此对学生而言,学业规划应当早制定、早实施,从小种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业生涯中,通过长期的积累达到自己理想的效果。然而与其重要性严重不匹配的是,多数学生甚至家长并不重视学生的学业规划,只一味要求“成绩好、分数高”,导致到了学生选择大学专业的时候陷入迷茫。学生们没有学业规划的同时常常还伴随着对平时的学习过程没有合理的规划安排,在没有理清方向和侧重点的情况下单纯地“埋头苦学”,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均不理想。
生物学科是一门知识涵盖面广泛,与人类本身关联紧密的学科,高中生物学主要讲授了自然界普遍存在的一些生命规律。这些规律当然也同样适用于人类,其中有很多对学生的学业和学习规划发展可以起到很大的启发作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这些规律之余,将其与学生的学业发展进行关联与渗透,将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能使生物学科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2、实践内容
2.1规划学习和学业
学业,包括方方面面的学习,而学习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学习能力越强,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对学业进行筹划安排能提高自己的人生发展效率,对学习的规划也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学习并不是一件随性的事,良好的学习规划能帮助学生用更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对学习的规划包括规划学习内容、规划学习时间等方面。
2.1.1规划学习的内容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21页,对学习的定义是: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神经系统接受的刺激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眼耳鼻口和皮肤方方面面的感觉,学习就是通过这些各方面的刺激而形成的方方面面的行为、习惯、经验,以较好地适应环境。就这些刺激源来说,学习可以通过看、听、嗅、尝、触等途径;就学习内容来说,包括学会读书做题得分,还应该包括学会做事和劳动、学会待人和处事、学会健身和审美,也可以说,学习应该包括德智体美劳五方面的全面发展。笔者坚守"教育就是引导"的原则、坚持"教师要用'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观点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乐学好学"的教学实践。非常认可极少数家长提出的,孩子什么都该学,会学的多学,不会学的少学甚至放弃学。但是,我们身边的现状呢?只谈读书做题得分的学习为多。为此,笔者一直向学生们家长们大声呼吁:改变我们的学习观念,包括改变学生、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观念。很赞同有人开玩笑般说,培养和教导学生要按照找女婿或找儿媳妇的标准来进行。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对学生们说,追求"德智体美劳"五好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们的最高要求,那是不容易的;但是,只谈做题得分的应试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教和学,至少应该追求两好三好,甚至努力追求四好五好。
2.1.2规划学习的时间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3第67页,有“S”型增长曲线和“J”型增长曲线。笔者在教学中利用这个曲线,告诉学生特别是应试学生,学会控制时间,保证弱势学科最少的学习时间,限制优势学科最多的学习时间。因为,弱势学科没有基础(分数很低)时,分数不容易增长,但从数量变化的趋势来看,越是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科,增分的空间越大,增速也越快,特别是接近曲线K/2时,可以增长很快。反观一些学科高手,当分数取得很高“达到K值”时,要想增分,就不那么容易了。
“S”型曲线反应出了种群数量增长的两大规律:①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逐渐增大,达到K/2值后再逐渐减小。②种群数量增长有上限,即为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最大值K值。这两大规律实际上也适用于生活和学习中许多的事例。比如学生对某一学科的精力时间投入与成绩提升的关系,与“S”型曲线非常类似,原理也十分相近。在低分值区域,学生的成绩提升是一件相对容易的事情,此时学生处在基础要求区,就像种群数量增长初期受到环境阻力较小一样,学习阻力也不大,学生只需掌握一些较简单的知识,投入不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就能得到明显进步,花费和收效的比例十分可观。而当成绩提升到一定程度后,逐渐进入能力提升区,众所周知,能力的获得与提升需要更多的锤炼,因而学生感官上就会觉得学习阻力逐渐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收效的“性价比”逐渐减小。另有一些同学,本身的学习能力和成绩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也足够努力,但成绩始终不能更进一步,这就可能是达到了他的“K值”,限制了成绩继续增长。
基于此,学生在进行学业规划,安排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就可以根据自己所处区域有的放矢的进行规划。比如:
①在时间和精力较少的情况下,优先将时间精力投入到自己处于“K/2值”左右即低分值区的学科或知识板块,保证自己的整体收效。
②在对某一学科或知识板块进行攻克时,对逐渐增加的学习阻力和逐渐减少的收效心中有数,不至于因为某一段时间的学习效果不好而轻易放弃。
③对于优生们,在发现自己大量投入时间和精力后,某学科或知识板块的成绩始终不能进一步提升或时常波动的时候,就应该意识到自己是达到了“K值”。限制生物种群“K值”是环境中的影响因素如食物、气候和天敌,而学习中“K值”的影响因素则包括自身的思维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甚至先天因素等等。那么想要继续进步就需要找到限制自身“K值”的原因并对症下药,而不是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埋头苦干”。若实在找不到限制原因并且各种措施都无效的话,就需要考虑适当减少在这方面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将其放到“K/2值”区域的学科或知识板块上去,增加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收效的“性价比”,提升自己的整体收效。
④比较自己在各学科上的“K值”、找到限制自身“K值”的因素,也能发现自己擅长和不擅长的学科,也能发现自己擅长和不擅长学科中的某些知识板块(体系),对今后的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都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规划选读专业和大学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为必修1、2、3三本教材和选修1、2、3三本教材,其中必修1、2、3和选修1、3是高考考试范围,必修教材偏重生物科学理论,选修教材偏重生物科学技术。因此,在教学中对理科类专业与工科类专业均能有所渗透。所谓“两院院士”就是科学院院士和工程院院士,这个名称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理科和工科,学生们选读大学时,首先明确理科类和工科类专业的区分:大学中的某某科学专业和某某学专业就是理科类;某某工程某某技术专业就是工科类。当然,生物教学中一直有科学和技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观点,学业规划虽然可以偏重理科还是工科,但更应考虑两者兼顾。在生物教学关于科学发现历程的教学中,渗透学科交叉和科学与技术交叉的观点,有助于学生们避免过早误入单一的学业规划误区。
在细胞的相对体表面积大小的教学中,可以渗透人的生态适应。如寒冷地区的北欧人身材高大、口唇薄、耳廓小,因而身体的相对表面积较小,其生态适应的效果是减少散热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炎热地区的非洲人身材不高但腿长、臂长、口唇厚、耳廓大,其生态适应的效果是增加散热,也有利于维持体温稳定。非洲黑人的皮肤含黑色素多肤色深,有利于吸收紫外线,从而减少紫外线对身体和内脏器官的损伤,他们的卷发还有利于隔热和散热。所以,在生物教学中利用生物学自然选择和生态适应,可以帮助学生规划未来大学所在地城市。由于不同城市有不同的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条件、地理条件以及它们所连带造成的饮食文化等差异,因此,规划未来大学城市时,就有东西南北中的说法。如:忌怕寒冷就不去北方,忌怕炎热就不去南方,忌怕辣椒花椒不去重庆贵阳,喜欢甜食可以去上海。当然,也特别讲清楚,忌怕与喜欢逃避是两回事,真正的强者对很多城市都有适应性,如共产党红军的长征,就说明我们的红军是强者,我们学生自己也可以选择强者的方式去规划未来的大学城市。
2.3 规划的实施和调整
人是一个很复杂的个体,学习也是一项受到身边各方面、各维度多种因素影响的综合性行为,因此在进行学业规划时,就需要综合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那么,怎样的学业规划才是好的、恰当的规划?笔者认为,关键词在于“适应”。
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2谈进化,笔者在教学中,强调进化的实质,就是适应。进化形成新物种,而进化的原因和目的都与适应环境紧密关联,进化形成新物种是适应环境的表现,进化也是变化,变化也要适应环境。进化的核心“适者生存”反面就是“不适者被淘汰”。这个道理不仅也适用于学生学业规划,甚至生活中的很多人和事同样都能用这个道理得到解释。学业的规划要“适应”,这种适应包括:自身的学习能力、学习水平、学习时间和精力等等,也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学水平、教学内容、进度、难度、效度乃至学校的整体的教学安排也要相适应。评价规划得好与不好的标准也就是看其能否做到“适应”。不能指望一次规划走天下,要依据实际情况不断对学业规划进行调整改善。在教学中将这些相关内容渗透进去,从课本知识扩展开来,对学生的学业规划乃至人生规划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积极意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的名称是“稳态与环境”,必修1第4页谈到了“系统是指彼此间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组分有规律地结合而形成的整体”,必修3第27页谈到了“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会作为信息调节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教学中,强调稳态与调适,常常告诉学生,生命系统的稳态与调适,也启示着我们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方式和态度:人难免七情六欲的喜怒哀乐,但勿忘调整。当我们自定的目标遇到困难时,不应该轻易放弃,而应该调整措施、方法,甚至也可以调整目标。一法通,万法通,都有“稳态”,生物学稳态维持机理也能用于学生学习“稳态”的构建和维持,适用于学业规划中的不适与调整。
3、实践反思
3.1 帮助学生形成和提高自我认识能力
让学生明白,确立恰当的目标是行动最好的方向,要想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不被淘汰,就必须要接受科学的学业规划教育,提前为自己进行规划,使自己前进的方向清楚,动力加倍。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对自身要有全面的了解,再根据家长,教师,同学的评价,分析出自我的优劣势所在,使自己在制定规划时心中有数,把自己摆在一个合适的位置,当出现偏差时要及时调适。另外要树立自己强大的自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干好。
3.2 进一步探索生物学科学业规划方案
科学的学业规划是教育系统中一个系统,是有计划的、超前的教育活动。生物学科是高考学科中的一个子学科,具备良好的学习前景、就业前景和发展趋势。因此,在积极探索生物教学中将生物学知识、方法渗透到学生学业规划指导之外,也应当有意识地收集整理高中生物教学中与生物学科学业规划有关联的内容,并将其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教学系统,在不断摸索中形成一套生物学特色的生物学科学业规划教学方案。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将更加条理清晰、有的放矢,对学生的引导教育能够循序渐进地完成,起到更好的效果,也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生物学科规划体系。
3.3 积极拓展学业规划的教学实践活动
生物学科教学渗入学业规划,要想取得满意的渗透效果,不应该只停留在课堂教学中,而应该采取多途径进行补充和辅助。例如可以利用班会社团活动、校园文化节、游学等机会对学生进行学业规划渗透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将自己的学业规划中的一个个长期目标转化为一个个短期目标,同学们可以制定相应的周、月、学期或学年的学习计划,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的阶段学习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可以分小组展示自己的阶段成果,相互评价打分与教师综合评价打分,评比出最优小组再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优秀小组给大家分享他们的实施经验,教师协助同学们制订解决在实施过程中的遇到问题的应对措施,并对学生的困惑予以解答,使同学们能够真正在实施学业规划的过程中既能促进自己学业的进步,又能培养自己的总结反思、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业规划教育非常注重个体的差异性,由于学生制定的规划各不相同,他们理解或实施的程度也不同,光靠课堂上有限的时间进行教育还略显不足。学校可以定期为学生举行学业生涯规划教育讲座或者座谈会,从权威的角度为各位学生进行更准确的解答,通过邀请相关专家进行全面讲解,使同学们可以从更高的角度评判自己的规划计划。同时为学生配备合理的学业规划导师,在他们实施的过程中予以一定的指导和协助。这些活动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拓宽他们的知识面,使学生、家长更注重学业规划,也能提供专业、准确的指导。
开展创意实践活动,如学校、家庭可以利用假期举行各种参观、采访、游学等亲身体验活动,到医院、环保局、林业局、食品部门、农场等场所实践,这些都可以是学生们丰富假期生活的模式,让学生们对各种与生物相关行业及智能部门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了解其工作性质和方式等,能够使学生在丰富学业生活的同时积累一定的生活经验,并逐步认识自己和外界,思考未来的生涯角色定位,探索未来的工作出路。
参考文献
[1]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生物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
[3] 李鹏鸽,李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入职业规划生涯教育的实践研究[D]. 中学生物学, 2016.
[4] 孙艳娟.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研究[D].新课程导学, 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