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力开展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是当前幼儿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鬼仔戏”木偶戏剧表演是粤西地区一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化州地区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以“鬼仔戏”木偶文化为载体,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将这个历史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入课堂中,不但能够通让幼儿在课堂上学习掌握木偶制作过程中的美术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也积极弘扬传承了“鬼仔戏”木偶戏剧这一优秀的地方文化传统。本文结合“鬼仔戏”木偶和幼儿美术教育的特点,阐述将“鬼仔戏”木偶文化应用到幼儿美术教育中的方法和措施等。
关键词:优秀传统文化; “鬼仔戏”;木偶;幼儿美术教育
“鬼仔戏”是粤西地区传统民俗木偶戏剧,从明代万历年间由闽南船商传入粤西民间至今已将近有400多年历史,并在茂名、湛江地区民间得到广为流传和不断发展,成为了粤西民俗文化瑰宝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笔者所在的化州市东山街道中心幼儿园,历来重视对幼儿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2010年东山幼儿园以化州传统木偶戏剧“鬼仔戏”为题材编创的幼儿歌舞“橘洲戏娃”屡获殊荣、振奋人心。笔者因此受益良多,结合自身所负责的幼儿美术教育学科,对以“鬼仔戏”传统木偶文化促进幼儿美术教育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深入实践。
一、正确认识“鬼仔戏”传统木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的积极意义
(一)文化底蕴厚重
笔者所在的化州市东山街道幼儿园,毗邻湛江吴川市,是粤西地区“鬼仔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几百年来,“鬼仔戏”一直作为化州地区民间重大节日喜庆表演的必备内容,这种以手动牵线木偶表演配以典型的化州腔调唱曲为主要形式的传统戏剧,是当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戏剧,可谓老少皆知、人人喜爱,有着非常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群众基础。
(二)表演形式生动
“鬼仔戏”的表演用具一般为半人高木偶,配以角色定位所需颜色丰富、样式多样的脸谱、服装、头饰、兵器等,颜色鲜艳、造型生动,表演时既有锣鼓伴奏又有鼓乐唱曲,可谓是声色情并茂,对幼儿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十分容易被幼儿接受和喜爱,与幼儿美术教育课堂中的颜色运用、手工制作等课程有非常多的结合点,作为幼儿美术教育载体的可塑性和延伸性较强。
(三)内容丰富健康
“鬼仔戏”表演主要以传统文化中的历史典故为主线,以鼓乐唱曲作为叙事的基本手法,所传递的内容健康向上、意义深刻,既十分符合幼儿教育大纲主旨要求,又可让幼儿了解“鬼仔戏”木偶表演的历史、特点和种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厚重和优秀,增进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非常符合当前国家对于大力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意识形态工作导向。因此,笔者认为,在幼儿美术教育中进行探索和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鬼仔戏”传统木偶文化在幼儿美术教育工作中探索实践的方法
(一)开设课程,寓教于乐,充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
众所周知,幼儿最大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对于幼儿教育的一个有力抓手就是寓教于乐、把教育内容融入到幼儿的游戏娱乐中去,抓住幼儿活泼好动的天性,不断激发幼儿求知欲,不断的激发幼儿的语言能力、表演能力、逻辑思维、动手能力、想象能力。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应该充分利用孩子这个天性,可以用“鬼仔戏”木偶的制作作为切入点,开设“鬼仔戏”木偶的脸谱绘画、人偶制作、服装头饰制作等一系列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课程,在课堂上不断的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从木偶最初的制作入手,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美术技能和动手能力。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鬼仔戏”木偶主题美术课程,以讲故事的形式,对每个木偶角色和历史典故进行课堂讲解,帮助幼儿认识和理解每个木偶角色的定义和历史背景,引导和拓展幼儿对“鬼仔戏”木偶这种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达到双收双赢的好效果。
(二)建立载体,巩固效果,加强木偶文化传播
在课堂广泛深入推行的基础上,幼儿园可以定期举办“鬼仔戏”木偶文化周活动,邀请专业的木偶表演剧团或者是著名的民间艺人等,深入到校园中,举办木偶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全面的讲解木偶文化相关的知识,并且解答幼儿在制作和举办木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同时,在文化周活动中,可以选取不同的与木偶相关的主体,并邀请家长也参与到其中,让幼儿以及家长参与到相应的活动中去,通过木偶制作、木偶游戏等多种形式,利用幼儿家长对“鬼仔戏”木偶这种传统文化的共鸣,加深幼儿对木偶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巩固教育效果。
(三)加强学习,丰富形式,拓展课堂教育效果
幼儿园通过购买一些视频光碟的形式,让幼儿定期观看“鬼仔戏”木偶戏剧表演,让他们能够不断的熟悉木偶的表演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对木偶表演加深认识。同时,从观看的戏剧表演中,针对幼儿喜欢的木偶角色和剧情故事,老师可以选取某一个角色或者某一个剧情段落,按照班级小组为单元,组织幼儿利用所学美术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技能,共同参与动手制作某一个木偶角色,包括人偶、服装、头饰、道具等等,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鬼仔戏”木偶。同时,老师可以结合木偶制作,组织孩子们学习与该角色匹配的木偶戏剧唱曲,学习木偶的一些基本表演动作,以更加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去展示木偶角色和木偶角色所附带的戏剧唱曲,最终完成一个完整的“鬼仔戏”木偶戏剧表演。
在此基础上,幼儿园可以通过定期组织开展“鬼仔戏”木偶表演比赛的形式,加深幼儿对于木偶文化的全面了解,熟练掌握木偶的表演形式,同时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木偶所代表的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