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阴阳之道之我见

阴阳之道之我见

作 者:杨丽丽 赵薇 崔莺 付华 罗偲语 (军械工程学院科研部, 河北石家庄 050003)

  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属于中国古代唯物论和辩证范畴。关于阴阳的理论或事例并不神秘,大多是从《易经》上了解的,西方一位哲人说过:“如果现代科学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到东方寻找一本书,名字是《易经》”,而《易经》中的64卦是由阴阳两个基本符号构成的。那么阴阳最初的本义是什么呢,是怎么产生的呢?阴阳之间又有什么关系?阴阳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又产生着什么样的作用?
  一、 阴阳的含义
  阴阳这两个字本来并没有任何思想内涵,古义就是背着太阳和向着太阳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阴的解释是:“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阳的解释是:“高明也”。也就是说凡具有明亮、积极、向上等特  征的事物,均属阳;凡具有黑暗、消极、向下等这些特性的事物,都属阴。阴阳概念的形成源自于中国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古人观察到大自然中各种对立又相互联系的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等,用哲学的思想观念归纳总结出“阴阳”的概念。
  二、 阴阳的关系
    由于阴阳无所不包,这样人们碰到任何问题都可以用阴阳来解释,成了人们解释宇宙、自然、社会的一切问题的依据。从这个角度看,阴阳就是两个宽阔无边的大概念,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阴阳两类对立的性质。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对立物质相互斗争的结果。
  在自然界中万事万物都有互相对立的特性,如热为阳,寒为阴,天为阳,地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这就说明宇宙中所有事物都是对立存在的。但这是相对的,并非绝对的。如:上为阳,下为阴,平地相对于山峰,山峰为阳,平地为阴;但平地相对于地底,则平地为阳,地底为阴,由此可见阴阳的相对关系。中国传统的阴阳论中有“孤阴不长,孤阳不长”和“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日无以化”的说法,这就说明阴阳之间也是互相依靠、转化和消长的。阴阳之间存在着互根互依、互相转化的关系,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任何一方都不可能离开另一方单独存在。这就好比一天二十四小时不可能全部是白天,也不可能全部是黑夜;一年三百六十五日不可能全部是夏天,也不可能全部是冬天。阴阳因为彼此的消长才变化出许多形形色色的现象。以自然现象为例,一天二十四小时有早晨(8点)、正午(12点)、黄昏(18点)和凌晨(24点)四时,一年三百六十五日有春、夏、秋和冬四季,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里面就包含了阴阳的彼此消长。从早晨8点到正午12点,就是阴消阳长的过程,从正午12点到黄昏18点就是阳消阴长的过程。
  三、 阴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淮南子·天文训》中讲天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问题,认为天和地未分之前,混沌分离之后,轻清者上升为天,重浊者凝结为地。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产生万物。可见,阴阳是哲学上的基础粒子,古人也认为阴阳这两种粒子是宏观物质形成的基础。这里要强调一下,阴阳仅是哲学上的基础粒子,并非是科学上的。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阴阳是基础也是根本。从天文学意义上讲,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黄道)360度,以春分点为0点,分为二十四等分点,两等分点相隔15度,每个等分点设有专名,含有气候变化、物候特点和农作物生长情况等意义。我国有一首“二十四节气”歌诀,广为流传。按照阴阳之间的关系分析,春夏秋冬四季是阴阳互相转换和互相消长的过程,那么夏至就是极阳,冬至就是极阴,而春分和秋分则是阴阳各半。极阳之后则阴生,极阴之后则阳生,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相转化而生四季。当然,中国古代天文学博大精深,阴阳之道深灌其中,在这里只简单以二十四节气的例子来说明阴阳在天文学中的指导意义。
阴阳之道也体现在中国传统的中医学中,《黄帝内经》中《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有“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说,由此中医学发展出以人体阴阳虚盛为判断疾病和治疗方向的指标。人体是由不同部位和组织构成的一个整体,不同的部位、组织和不同的生理活动都可以用阴阳区别,如背为阳,腹为阴;外为阳,内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动为阳,静为阴;力与精神为阳,体液与温度为阴。按照同样道理,身体的每一经络系统都分为阴与阳,不同的病症类型亦可按阴阳划分,故有同病不同治的说法,这就是阴阳消长造成的。
  在日常的家庭生活中也处处体现着阴阳之道,阴阳理论认为男为阳,女为阴。传统中国文化认为在家庭中男主外,女主内,这也正应和了阴阳理论,即外为阳,内为阴。一般来讲,男人强壮,女人柔弱,阴阳理论也认为强壮为阳,柔弱为阴。这说明了阴阳的对立性,同样阴阳也有联系性。男人的性格中也有柔弱的一面,女人的性格中也有刚强的一面。这就是阴阳理论中所说的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阳结合,才有了人类无限的繁衍。中国有句老话:阴阳好合。这个“合”字包含有合适、磨合与和气的意思。生活中有时阳方占优势,有时阴方占优势,但总体来说,在一个家庭中男人应该是阳中有阴,女人应该是阴中有阳。若是两个人过于阳刚或过于阴柔,结果只能是阴阳不和,其实只要把握好合适的尺度就能圆满。正所谓大道至简,和谐美满的家庭需要的是家庭成员以感情为基石,都担负起自己的责任,这样才能阴阳交合,幸福美满。
  阴阳之道体现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潜移默化地指导或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这里笔者也只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学习生活起到一点作用,阴阳之道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万物的变化中都蕴含着阴阳的变化,简而言之,自然的变化就是阴阳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