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作 者:许志强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中学 610501)


摘   要:提问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人善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具体体现。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深知,学生作为课堂教育活动的主体,不仅需要认真听讲,也要善于思考,并在提出相应质疑的过程中能更好的加深对问题的理解。而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需要激发学生提出问题,保护学生提问的热情,最后通过教与学的实践提升学生提问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高中物理学好。尤其是近年来的教学改革更加倡导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能力,如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提问,培养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乃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问;有效提问;提问技巧

1、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高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引发了一系列的新课程变化和创新,教师要给目前物理课堂带来创新的思想和方法。回顾过往,我们深感目前的高中物理教学中,基础物理知识、方法的传授对学生的生涯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小,而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的思辨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的终生发展。通过学科教学中的提问能力的培养可以更有效的完善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目前的高中生大多数表现为要么提不出问题,要么所提出的问题很肤浅,只是解决某一个具体物理过程或着问题,甚至直白到为什么选某一选项等等。就前一种情况,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这部分学生往往在更早期的求学过程中有被老师或者同学嫌弃甚至嘲笑所提问题的经历,久而久之不愿表露自己的想法,即有问题但就是不说;也有部分同学从小被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只会单纯的按标准姿势坐好,记好笔记完成任务式的假学习,思维僵化,找不出问题;更有后一种同学,体现为课堂上能跟随教师的思路听懂知识点讲解,并自认为听懂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但在自己实践的过程中就找不到方向,只能被动的提出所需要的肤浅问题,没有达到思辨能力的培养。解决一个问题并不困难,然而能提出一个问题却需要丰富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对于学生的物理综合素养的提高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在新课程改革创新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去探究未知知识,往往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我们需要认识到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学生提问能力,对学生今后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2、营造和谐氛围,让学生能大胆提问
心理学研究发现,青少年时期正处于心理发展的矛盾期。一方面,高中学生已经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趋向于成熟;另一方面,高中生开始突破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更倾向于对爱和归属的需要。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对许多事物有自己的见解,迫切需要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意见,渴望得到朋友、家人、同学、老师的认同,提高自信心。
教师需要在和学生初步接触的基础上,了解到哪些学生性格偏内向不善言辞,哪些学生腼腆不喜欢主动提出问题,哪些学生缺乏安全感不愿意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中。对于这部分学生我们需要循循善诱,不急于让他们在课堂上提出或者回答问题。可以适当增加和这部分同学在课堂外的接触互动等,让学生初步建立起良好的印象,具有一定的认同感和安全感,让他们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爱。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应给予正向的肯定,并引导大家做出合理的回答。当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有部分同学,思维灵敏发散,往往没有顾忌到课堂的教学节奏,甚至提出和课堂教学内容略有偏差的问题,这里非常考究教师的综合素养,对课堂节奏的把控,可以先对孩子提出问题的勇敢给予肯定,但一定不能让学生产生尴尬,同时课后再和学生沟通,让课堂有和谐的氛围。
我们也可以通过导学案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非见面的途径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安全的呈现给教师。在多媒体技术进入教学环节后,也可以通过网路平台和学生实时互动,教师可以有倾向性的对部分学生问题进行跟踪剖析,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
所有的准备都是希望让学生感觉这个老师的课堂是安全的,学生是有发言权的。也只有在一个师生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中,学生才敢于大胆提问。
3、巧搭奖励平台,激发学生提问兴趣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实际上是利用学生现有的认知来使学生不断思考进行知识的自我建构,同时教师在学生提问的过程中能多给予正面的回应,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和成功的经历即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学习。
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提出问题后的实时鼓励。如:结合平时学习表现的操行分,可以对学生在预习案中提出问题给予认同积分的奖励;也可以结合目前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建立学生的电子档案即学生学习账号,对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和提出合理问题的同学,可以进行积分奖励,最后积分可以兑换成相应的物质或者精神奖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利用学习小组在对给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互动交流时,加入问题分享环节。通过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化问题给予及时的认同和奖励,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4、多举措并用,提高学生提问能力
众所周知,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即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会不会"等就是封闭式问题。而"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有哪些关系?"等就是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回答过程中必须要叙述完整,甚至有的答案没有唯一性,同时也是最能引导学生进行开放式的思维的问题。如何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发现开放性问题,同时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就是学生掌握新知识的过程。
4.1利用物理学史的示范、激励功能,促进学生积极质疑
  为了使学生积极的提出自己的疑问,首先应该使学生明确质疑在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谁能首先同束缚科学发展的传统观念决裂,敢于提出新见解,谁就有可能抢占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做出突破性的发现。教学过程中应该以科学家们质疑和释疑的范例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质疑愿望。
如:在讲到落体运动时,可以充分将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定律的质疑和释疑过程展开。从"两种科学的对话"到理想斜面实验,得出"下落物体不论其轻重如何,从相同的高度落下,下落的时间均相等"的科学结论。先辈们的成功经典会让学生对大师们的才华由衷赞叹,使学生懂得"疑而能问,已知知识大半"、"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的道理。这将会很好地激励学生勤于思考、积极质疑。
4.2创设问题情境,活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作为一名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充分考虑到物理课程的要求,合理安排物理实验,将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实验现象、实验步骤等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内心慢慢具备问题意识。
  我们以摩擦力这一教学内容的讲解为例,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借助多媒体将生活中的图片,如:磨刀、滑雪、写字等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观察摩擦力发生在哪两者间。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让学生作答。随后,教师仍要提问: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摩擦力呢?通过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且也认识到了摩擦力。然而在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这一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先观察,然后提问,以此来慢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4.3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框架,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高中物理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知识,其具有较强的对称性。鉴于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将新知识与旧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回顾以前所学的知识,借助类比法来寻找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接着引出要学的新知识。总结以前所学的知识,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物理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让学生掌握了提问的技巧。
  如,在讲解牛顿第二定律这一新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一起来回顾之前所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知识点,让学生思考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知识。在学生回顾旧知识的同时,教师要引出本节课要学的内容――牛顿第二定律。当学生回忆起与牛顿第一定律相关的知识后,接着他们会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牛顿第二定律的概念该如何描述呢?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一样吗?通过运用这种方法,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并且他们的提问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
总之,提问是一个好的习惯,也是一个人走向思考、拥有思想的标志。一旦养成习惯,就会真正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敏捷,这正是提问的价值所在。作为教学者,我们更多的应该承担着在教学过程中唤醒学生这种思维和能力,真正让学生成长。
参考文献
[1]马立,宋乃庆 .名师最能激发潜能的课堂提问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潘漫漫,赵保钢,物理探究教学中教师提问应重视的若干问题探讨[J] 物理教学探讨,2009,(2):8
[3]王忠明.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