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对提高教学成效的实践探究

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对提高教学成效的实践探究

作 者:路少杰 (烟台工贸技师学院,山东 265299)

项目课题:山东省教学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YC2017122

摘   要: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对技工院校提高教学成效,实现教学内容精准定位、彰显学校自身特色、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学生实现学习发展的需求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加大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关键字:校本资源;开发与建设;提高教学成效;实践探究

一、校本资源的概念与内涵
“所谓校本,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1] “即要以改善学校教育教学实际、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重点关注学校及教师日常遇到和亟待解决的实践问题;由广大教师来共同探讨、分析解决学校自身的问题,所形成的方案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地实施;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挖掘学校内部的潜力,更加充分地利用起学校资源”[2]。关于校本资源,到目前为止,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但校本资源的分类是明确的,可以分为物化资源(指与学习相关的学习内豁如媒体素材、题库、试卷、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网络课程、学习工具等);人际资源、生成性资源(指学习者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根据外在的各种网络信息,结合自己的背景知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并通过网络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和交流,将自己对某一知识的独特理解和认识多种形式上传或发表,形成一种具有学习者个性化特征的资源)。
二、校本资源开发建设的意义
1.满足技工院校提高教学成效,实现教学内容精准定位的价值诉求。 目前,虽然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学习资源,但是真正适合教师教学的优质课件、备课材料、教学反思则很少。在浩繁的资源库中要选择、甄别有用的教学资源为教师所用,既需要大量的时间,又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强的材料。根据各校生源特征,满足教育教学目标,建立个性化的校本资源库是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实现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的必由之路。
2.彰显学校自身特色的需要。学校若想提挡升级,开创自身的办学特色,就必须满足现代社会对学生学习发展的需求,建立凸显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校本资源是在对实践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体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要求”中应运而生的。校本课程资源能依照社会变迁与学生需求随时做出调整和改变,让课程资源更加富有多样性。对校本课程的开发是学校以特色需求为目标,从不同维度凸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本色,实现对教材的有效弥补甚至是超越,为课程建设注入新鲜的血液。因此,有效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既提高了学校教育科学研究的质量,又凸显了学校的特色。
3.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学生实现学习发展的需求。
“教师即研究者”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趋势,该趋势“将促使教育科学和教育实践密切结合并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 校本资源库建设的过程需要教师做到:一是整合、甄选外来优秀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为我所用;二是更新完善教师积累的一些教学材料,实现校内共享;三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益处,让教学资源库本土化,做到教师全员参与、学生参与、师生能用、师生都用。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资源的过程中逐步生成“大质量观”,增强了教师的综合素养,对教师专业的稳步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资源库体系建设中让学生参与到中去, 让资源库拥有更多来自学生层面的素材。形成多管齐下,各学科任课教师是资料最重要的收集者、筛选者、整合者、设计者、管理者、应用者,学生是资料收集的参与者、鉴别者、受益者。通过学生的应用体验,使资源库真正成为常规教学方式的拓展与补充。并通过学生的成功体验,激发教师建设与应用校本资源库的意愿,把建设资源库变成自觉行为。
三、校本资源开发建设的原则
1.校本性与科学性相结合原则。所谓“校本”正是本源性的体现校本资源库是立足于本校,根据本校师生的需求而开发出来的资源信息,是最适合教师的需求。但是这种开发要在观点、方法和知识、技能等方面体现科学性,不能“唯分而用”,要将实用性和科学性紧密结合,通过评定、实践过程检验其科学性。
2.整体规划与循序渐进原则。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周期长且规模庞大的工程, 需要统筹规划, 循序渐进地进行。校本资源库开发的主要参与者是一线教师,他们同时承担了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难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全部的教学资源开发任务。因此, 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应该有总体规划,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导致教学资源库质量不高,影响使用的积极性和使用效果。学校要根据学校教师数量和实际需要开发教学资源,分时、分段进行,并在使用的实践中逐渐完善。
3.相对稳定与逐步更新原则。校本资源的开发是在相对集中的时间段内完成的,耗费教师的时间和精力,在形成的成果中,学校应保持资源的相对稳定。随着知识更替和使用检验,对校本资源进行逐步更新。形成校本资源边建设边完善的过程。
四、校本资源开发建设的评价
1.校本资源开发建设管理应做到: 深入研究、督导检查,建立教师团队合作机制。
2.建立结构科学、运行灵活的学校课程开发队伍,以评比促发展,以研讨谋进步。建立实施校本课程申报与审议制度。在申报时要明确开发目标、完成时限。在审议中要通过过程检查、使用反馈、成果鉴定等融入家长和学生的多项回馈。
3. 优化评价目标。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以实现“以人为本”为教育宗旨。强调教育对象多元智能的发展,尊重受教育者的完整人格,在评价内容方面兼顾认知与情意、过程与方法等,始终站在促进受教育者发展的立场上进行发展性评价。将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摒弃选拔式的评价,建立合理科学、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评价考核模式。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 校本研究指导[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
[2]李伟.试述校本资源库建设对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优势作用[M].济南: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