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髓和灵魂,是激发学校活力的源泉,是体现学校办学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地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之中。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紧扣时代特征,立足学校实际,既要有“根”,又要有“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常抓不懈,和谐发展。本文笔者就以自己多年的教学管理经验来解析如何创设有“根”、有“魂”,有育人价值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育人价值;环境
前言
人的净化需要敦厚优秀的文化作为背景:科学的真,伦理的善,艺术的美,师生的爱,——和谐的文化环境,可以造就完美的人性。校园本是丰富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塑造人的性格的场所,它理应是尘土喧嚣中的一快净土,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片绿洲。把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好,真正把校园建成花园、学园、乐园,是各级各类学校努力实现的目标,更是衡量学校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
1、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精神激励激励价值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和无形的精神力量。它主要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来实现塑造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思想觉悟的目标。
1.1 加快精神文化的物化进程
将校训、校徽、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等内容利用橱窗展示,努力营造出浓郁而又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同时,在班主任经常带领学生重温《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学校还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制出台了《南堡四小行为规范三字歌》,人手一册,让每位学生牢记于心,经常对照。在确保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前提下,努力变制度管理为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努力变老师管学生为学生的“自我管理”“互助管理”,从而促进学校管理工作的人性化。
1.2 注重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构建立体德育工作平台
校园文化阵地建设为学校德育工作搭建了一个有效的立体平台。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品格教育。从爱祖国、爱家庭、爱学校到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内容丰富,形式新颖,使学生可以在故事中领悟,在交流中共鸣。同时,我们还要求学生在集队时做到快、齐、静,这对学生来说又是一次很好的组织纪律教育。在班主任培养方面,建立了班主任工作月交流制度,达到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共同进步的目的,努力促使全校教师的德育工作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2、校园文化的和谐人际关系价值
由于有了共同的精神追求,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会有更多的情感共鸣点,在人际交往上表现的融洽、和谐。而这种和谐成为校园文化环境的一道特殊的风景,对学生的成长发展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人们常说“亲其师,而言其道”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可能因为爱老师而喜欢上他所教的学科,而教师在课堂内的言行举止,求真、求善、求美的品质也会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其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营造一种科学民主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民主作风,让学生更主动的参与教学,谋求发展,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3、校园文化的陶冶情操价值
学生的思想信念、道德情操、行为习惯是在一定的文化环境背景下形成的。校园作为青少年长期生活的可知感觉、具体生动的一种微观社会环境,在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适合学生人格、理想、感情教育的校园文化环境背景能产生撼人的力量。
其次,倡导高雅艺术,提高学生审美品质。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品味,学校每学年可以举行一次大型文体活动(艺术节),充分利用学校拥有的师资,培养学生艺术素质,为那些有艺术天赋的学生插上飞翔的翅膀。学校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成立合唱团、器乐队、舞蹈队、运动队等,定期举行各种比赛,发现、培养优秀人才。努力开展“书香校园”创建活动,把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与古诗词教学结合起来,打造“书香校园”、“诗词校园”的品牌。
也可以开设班级活动。改革班会课形式和内容,把活动课引入班会课,变苦口婆心的说教为学生积极参与、师生联动的班会活动课,提高班会课的质量和效率。班级适时举行绘画、书法、手抄报、小发明、小制作等比赛活动,丰富班级活动内容,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
4、校园文化的益智健体价值
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身体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的智力活动效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商在丰富的环境与贫乏的环境中能够上升或下降。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其作用最大的是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的结果是愿学、爱学、乐学、主动地学,智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其中起作用的是学生在良好的情绪、健康的情感状态下,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争取成功。有了这样一种氛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就会大大提高。学校教育就能够造就出适合现代发展的一代国民。
结论
总之,校园文化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广大教师员工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真正主人,学校领导科学民主的领导作风,教师严谨治学的师表风范,员工尽心尽职的育人表率,学生求学、求善、求美的学习风貌,形成教育完美的文化环境背景。在这样一种完善的校园文化环境背景下,开展工作、学习,我们将获得教育教学全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1]校园文化二十年历程反思[J].苏国红.青年研究. 1999(05)
[2]更新教育观念,创建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J].叶澜.中国教育学刊. 1998(02)
[3]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局限及其对策[J].张书明.山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