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的数学知识,更要在知识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学中使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由此使学生达到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主学习。本文阐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并对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更加关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掘和运用,主张实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辩证统一。将教师的教学落实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上。通过学生个体活动、小组讨论、全体交流的交替协调,让学生能够直接参与活动、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发展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尤其是对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小学数学教学课堂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加之从“主体性教学”这一角度来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问题能力就是在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因此,教师在组织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首先要转变传统的“以教师的教”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活动。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我在组织教学的时候,会将课堂还给学生,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给予他们“提问题”的机会,使学生从“提问题”入手来促使学生大胆质疑,由此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学习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通过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能够促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有利于彰显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2.有利于学生转变数学学习方式。新课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大胆发表自己的质疑与见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发问,改变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3.有利于学生构建数学知识体系。数学知识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知识之间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密切联系,学生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摆脱死记硬背的传统学习方法,充分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主动思考,积极动脑,不断地发现、总结和解决各种数学知识与问题,有利于构建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
三、提高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思路
1.创设平等的教学氛围,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授课老师要懂得如何爱护和尊重学生提问的意识,创造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问问题的氛围。让学生感觉到,即使自己提出的问题不合情理,也并不会被质疑和鄙视。老师要对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表示充分的赞许,并不断启发、诱导学生再提出问题。这样可以有效地增长学生的自信心。老师应多用心平气和、轻柔的语气与学生沟通,而不应当用严厉、苛责的语气质问学生,挫伤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当然,也需要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不管对错都应当表示赞许。要让学生乐于提出问题,体会到数学问题的趣味性。
2.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数学问题都来源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教师要善于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进行讲课,便于学生理解课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设置问题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最直接的办法是让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讲解如何进行圆周长的计算时,可以将一个足球绕上线圈,学生看见喜爱的足球立刻就激发出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问学生:“我们应当怎样进行这个足球的周长计算呀?”然后通过测量绕足球一周的线圈长度即可完成计算,随机继续提问:“要是有一个很大的足球,我们的线不够长怎么办?”从而自然地向学生讲解圆周计算公式,使学生能够更加形象地理解计算公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使学生理解课本上的知识点,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3.提倡自主探究,培养创新思维。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其根本目的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发挥求异思维,注重合作学习,培养他们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如在小学数学“100 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这一知识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解决问题,可以借助于操作小棒探究新的算法,这体现了数学学习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自主体验、探索的过程。
4.鼓励提问,培养学生提问题的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学会在旧知的基础上,对新知进行提问,学生之间进行探究交流, 使得问题加以解决. 使学生品尝到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激发提问题的积极性,形成提问题的习惯. 学生的提问意识增强了,学生提出的问题所涉及的面也会比较广泛,学生也可以提出联想性的数学问题. 例如,在教学“素数与合数”这节概念课时,教师板书了课题后,就建议学生提出问题,如学生提出了“素数与奇数有什么不同, 奇数与素数一样吗,能不能这样定义:除了2 以外的偶数都是合数,小数当中有奇数与合数吗? ”等等. 学生在研究这些问题时,自然加强了旧知与新知的联系,既增强了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激发学生的探究问题的动力. 教师要营造宽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善思善问,提升学生自主提问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习惯,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升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汪伟.小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的实践探索[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04).
[2]冷少华,郁永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成功(教育),2012(3).
[3]倪华云.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展现小数教师教学风采[J].华夏教师,2017(01).
[4]唐敏.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
[5]姚富奎.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新教育时代,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