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 者:周忠郧 (祁东县凤歧坪乡中心小学,湖南 衡阳 421636)

摘   要:小学数学课程的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仅要认真遵守和掌握小学数学学习规律,还要考虑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规律,让学生将学到的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与抽象的数学模型进行联系,并做出正确的解释,让学生有正确的认识。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的将学生初步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培养起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与此同时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以及教学的任务,而指导学生掌握与学习的常用的数学逻辑思维方法,是促使学生善于思考并乐于思考,提高以及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概述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也是现代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逻辑思维能力是一个很大的范畴,包括有教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由于小学生刚开始运用到逻辑思维,且每个人的思维不一样,所以如何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等能力,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这一方面,数学学科有着天然的优势,一是数学学科本身就是由各种判断、定义组成的逻辑体系,并通过数学、逻辑术语和相对应的符号来表现,学生利用逻辑推理可断定新的判断,这种判断的过程就是数学解题的过程。小学数学同样也包含着逻辑推理,因此在内容上要求尽量简单、通俗易懂,以便逐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思维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数学教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的转变。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对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1.进行细化分析来解题。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要将这种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为习惯来培养, 这一习惯需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养成。 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教师要安排知识的巩固练习,在解答练习题的过程中进行细致分析,分步骤地分析解答,就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在分步骤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向学生提问,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解题的每一步依据,这样能够避免学生抄袭他人的解题,这也是贯彻上面所提出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的要求。在许多数学问题的解答中,解题步骤并不是都要一致的,但是在分析透彻后每一步骤都要有一定的依据,只有在明确依据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在解题过程中初步形成逻辑思维后,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巩固,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习惯, 做练习题不是形式化的,是要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要向学生说明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解题步骤, 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有步骤地解题。
2.要从感性着手。在小学数学基础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必须要加强形成定律、法则以及概念等过程的教育教学工作,这是对于小学生实施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十分重要的一个手段,但是,这一方面的教育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很小,自身缺少生活经验,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学习比较吃力等等,小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在多次感性认识这一基础之上进行飞跃,感性认识一直都是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前提和基础,而数学抽象思维的信息来源以及途径就是直观认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注重从直观过渡到抽象,从本质上培养小学生自身抽象思维的能力。比如说,在数学教师“角”的知识的过程中,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和理解角的概念,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引导小学生观察模型以及实物,教师可以从扇子、剪刀这些实物形成的角、五角星以及三角板等等实际情况,通过进行实物演示来把两根细木条一端连接在一起,接着旋转其中一根,为小学生直观演示一条射线围绕端点来旋转就能够获得大小都不相同的角,并且使小学生能够用已经准备好的学具来进行动手演示,采用运动这一观点来对角概念阐明,并且能够为引出周角以及平角等等概念进行准备。
3.要精心设计问题。小学生具有独立性比较差的特点,小学生并不善于对自身思维活动进行组织,通常情况下,小学生都是看到什么就能够想到什么,想到什么就会表达什么,因此,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数学教师必须要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实施引导、示范以及指导等等措施,来潜移默化地使得小学生能够获取思维方式方法。小学数学教师在自身教育教学过程中精心的进行问题的设计,进而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课堂问题,对小学生自身的思维进行激发,从本质上调动小学生思维主动性以及积极性。小学生只有在思维活跃状态中才能够激发自身的思维能力,其思维能力才能够得到充分有效地发挥,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要根据数学教材自身的重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提出一些深浅适当并且具有思考性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够使每一名小学生都能够激发自身的思维,并且可以通过一种正确思维方式方法来掌握自己新知识。
4.要建立初步的地理空间理念。由于数学教学中涉及到时差、行程、土地面积等问题,因此在小学阶段应使学生初步形成地理方面的空间想像能力,通过观察地图,通过比例尺的计算,了解两地之间的距离,认识子午线、经纬度,赤道的长短等。通过坐车的经验来体会火车行车的时长,并会推算火车的到达时间。通过参与活动,来设计游览路线、做公交车的费用和乘车时间等,从而积累地理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形成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同时,地理空间的建立,还可以通过地理拼图、走迷宫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培养。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杨冬菊.怎样提高小学数学学困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6(8).
[2]庄荣木.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周刊,2017,57:78.
[3] 乔燕.基于微课的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训练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