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语文阅读中的自主教学

高中语文阅读中的自主教学

作 者:夏智明 (山东省泰山中学,山东 泰安 271000)

摘   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言积累的过程,更是为写作奠基的过程。同时,语文阅读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文本进行创造性解读,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素质教育理下的阅读教学倡导: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强化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本文笔者就试着解析高中语文中的自主阅读。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自主学习

1、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长期以来,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忽视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造成了学生主体精神的缺失。《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观点对于语文教学、人才培养、课程发展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它尊重人的主体要求,体现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语文阅读教学既要关注知识的积累、能力的形成、思想的提升,还要时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给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更广阔的、民主的空间,让学生在民主的教学环境中实现真正的个性张扬。
2、引导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策略
2.1激法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采用“以新激趣法”、“以美激趣法”、“以疑激趣法”、“以情激趣法”等方法。“以新激趣法”是指用新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以美激趣法”是指从美的角度人手,把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之中,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触发其情思,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以疑激趣法”是指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以情激趣法”是指通过触动学生的情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同人们的情绪体验联系在一起的,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动情的东西令人向往,热爱的东西能产生兴趣。
  兴趣只是一种诱因,一种动力,要使学生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2营造师生共同诵读的氛围,适时给予指导
  目前,很多高中语文教师都已经忽略了范读的重要性。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而且当教师将感情投入到文本之中时,教师会通过声音将自己的理解传达给学生,并用声音中渗透出的感情来感染学生。在教师范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就能通过诵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在范读的过程中,教师充满激情且流利的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对文章的认知,还可以教给学生诵读的技巧,以激发学生学习诵读的兴趣和诵读的效率。
如屈原的《离骚》,字字句句充满着屈原的炽烈感情,这节课中就可以以读和讲演为主,把自己当作屈原。先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然后教师范读课文,以独白的语气,用雄浑的声音,坚定自若的神情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使他们在严肃的气氛中,时而悲愤,时而激昂,通过这样的阅读过程,学生了熟于心,悟出文章的真谛。此外,正确有感染力的范读,可以将整个课文教学过程一气呵成,融为一体,深深吸引住学生。
  2.3创设争论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阅读是一种极具个性化的活动。一个阅历比较丰富、文化素养较高的读者对作品的解读,和阅历相对较浅、文化素养较低的读者的解读相比较,必然是不一样的。高中生虽然同处一个年龄阶段,但个体差异同样存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他们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通过创造性地阅读,培养他们的思辨力、想像力和批判能力。创设争论情境恰恰是培养学生批判能力的开始。
  如《我的五样》一文的教学,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导入:什么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话音未落,有些学生就脱口而出:亲情、爱情、金钱、权利、自由……好不热闹。我接着问:为什么呢?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大家面面相觑,一场口舌之战看来在所难免。这时我顺势接过话题说那我们一起来看毕淑敏的选择是什么?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当然也推动了个性化阅读体验的再生成。
  2.4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探究学习
  在学习中主要依靠学生自主学习,不能只凭教师生硬地给学生输灌知识,那样学生学习到的知识就会很少,而且也无法进行自主应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阅读教学中自己学习并且应用,对文章的深层含义进行探究活动阅读。学生在阅读中尽可能自己完成一些教学阅读任务,不依赖外界的一切,自己去阅读理解文章的含义和意义所在,当自己无法完成的时候,可以和几个学生一起谈论研究,或者几个学生分组讨论,将问题分成几个部分,这样进行起来也比较快,最后把他们讨论的结果在一起汇总。如果还有异议,学生可向教师求教,让教师帮助解决。
  此外,学生要对阅读有一个定式,从不同角度和不同的层次去探索体验,使他们在阅读学习过程中学会预习、自我理解,对不懂的问题可以借助其他工具书来解决。学生还可以走进生活,在生活中接触事物远比书本中学到的知识更有内涵和意义。因此,学生要自己学会课内和课外的教学研究,逐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提高阅读的能力。
  结语
  教材只是教材,不能等同于教学内容,也不能自动转化成为教学内容,教师必须对文本深入钻研,吃透教材,入而化之,才能撷取文本的人文内涵,才能使文本真正丰厚、鲜活起来,从而超越文本,激活原本凝固的文字,从而真正探寻出文本阅读于学生个性特点的契合,使学生主动阅读。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将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有机整合在一起,真正学会阅读。

参考文献
[1]秦训刚,蒋红森主编.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林晓琼.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语文教学通讯,2012(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