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活动课是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习语言知识、形成语言能力为主要内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一门课程。
一、初中语文活动课 开设的依据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经验型”的,而不是“理论型”的,所以当他们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而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如观察、表演、演讲、调查、访问等形式多样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因此,活动课的直观性、活动性和生动性会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去感受,去体会,去发现,这比直接的讲授学得更快,更容易接受。
从教育学角度来看,只有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语文作为交际工具,要熟练地掌握它,就必须在实践中进行反复的训练,只有在实践活动的锻炼中,语文素养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从语文教学内容上来看,语文教学内容一直以来强调社会实用性。语文活动课则是相对开放的,其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方方面面,特别是触及到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感和生活色彩,因而,它能够弥补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初中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活动过程中必须科学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语文活动课的实践研究中,笔者认为一堂活动课设计过程中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发挥的原则。活动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给他们提供自我创造的空间和可能性。让学生有充分的参与机会和较多的参行为,教师切不可喧宾夺主。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也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要确保人人参与的原则。语文活动课的目的就是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保证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到语文活动中来,不能让活动课成了少数学生“表演”的舞台了。因此,教师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广泛的参与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在组织活动时,也要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学生具体情况,合理分工,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有效参与。
第三,注重针对性原则。在开展语文综合实践的活动过程中,首先要注意活动课学习目标的合理性,要符合初中学生的实际水平,同时也注意学习目标的针对性即一节活动课教师到底要在哪方面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收获。所以教师在对活动课的内容选择上,方法指导上,都应该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第四,注重生动性与有效性相结合原则。活动课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生动有趣的活动是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但我们不能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因此活动课的设计要具体可行、易于操作,既要考虑活动形式与语文教学内容适宜性,又要考虑什么样的活动对学生提高语文能力有促进作用,易于为初中学生接受和喜爱。所以,活动课既要有声有色,又得实实在在,使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各有所获。
三、初中语文活动课的形式
一要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设计与之相对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快乐地学到知识,理解知识。如在阅读教学中,可通过图片的摆设、影视的观赏和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的氛围,让学生主动地去感知、去领会、去消化。同时也可根据每学期具体的教材安排来设计组织活动,调动学生参与到活动的设计上来。如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学习了《沁园春雪》后,活动课安排的是,动手学写词,来赞美家乡的某一景点,然后召开一个有关《沁园春》的诗歌朗诵会。学生兴致高昂,在仿写的过程中他们学到了关于《沁园春》的知识,在朗诵的过程中也感受到了诗歌的韵律与情感,这样自然也就提高了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二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活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所以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语文运用的生活情景,把生活的活水引进来,让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如写作教学中,通过带领学生走入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比命个题让学生闭门造车写得要真实生动的多。
三要与社会相联系的活动。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博大是语文学习的灵感源泉。所以要积极开展必要的社会调查,这也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必要途径,也是初中语文课外活动的一种模式。走向社会,走进生活,进行参观访问,调查研究,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闻到生活的气息,才能让语文充满活力,永葆青春。社会活动诸如进行产品新闻发布会、进行广告创意、挑错别字、做世博会志愿者等活动。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
四 、初中语文活动课的评价机制
激励为主。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多看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欣赏的眼光看学生,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保证语文综合性学习达到预期目标。
多元评价机制。综合性学习评价的主体是多元的。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学生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是学习小组对学习小组进行评价。坚持多元评价机制确保公正有效的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活动全程评价机制。由于活动课的特殊性,所以对学生的语文活动课的评价应注重过程性。评价时,教师可以从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以及学生在学 习过程中的学习方法与思维方法等方面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