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探讨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探讨

作 者:刘正银 (安徽省含山中学,安徽 马鞍山 238100)

摘   要: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也是难点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本质是电子发生了转移。本文通过对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希望能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

引言
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特征和本质,以及氧化剂和还原剂、电解池原理和原电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等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前后,元素的氧化数发生变化。根据氧化数的升高或降低,可以将氧化还原反应拆分成两个半反应:氧化数升高的半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氧化数降低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是相互依存的,不能独立存在,它们共同组成氧化还原反应。
一、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是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划分的,对氧化还原反应在初中只是初步了解,并没有深入研究。在高中讲解这部分知识时,许多化学教师不注重对定义的理解教学,对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没有深入挖掘其内涵,也没有深入研究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模式和教学效果,只是在教学时把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然后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或者实行题海战术,以达到学生在考试中取得高分的目的。初中化学只是简单的学习了四种基础反应类型,然后从得氧失氧的角度进行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划分,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真正含义。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在教学时给学生出一些拔高题,导致学生失去了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如:在运用化合价升降来判断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学生甚至都不知道如何求元素的化合价,更别说化合价的变化了;还有些学生连最简单的化学基本反应类型都不知道,更不用说得失电子了,因此在学习时失去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策略
1.重视实验科学设置问题
氧化还原反应是高中化学教学中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在初中化学中只从得氧失氧的方面阐述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进入高中后,高一化学教材中提出了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然后逐章阐述了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知识。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其在化学中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学习,并在学习中掌握方法,锻炼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创新设计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如在教学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在初中阶段所学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然后再设计一个Zn和CuSO4反应的微型实验。先在点滴板上把0.15克的锌和0.8ml,1mol/L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然后再用投影仪把实验的过程放大,通过屏幕展示给学生,并让他们进行观察。教师先提问学生看到的现象,并让他们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思考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弄。继续设问这个反应是不是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学生:根据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概念和判定方法可知,这个反应中没有得氧和失氧,因此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在这个反应中,锌料溶解,发生了氧化反应,有铜析出,发生了还原反应,因此这个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为什么同一个反应,会得出不同的答案呢?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师生共同分析,从依据得氧失氧的角度上升到化合价改变的角度来分析和判定氧化还原反应。再给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并借此让学生总结出氧化还原反应中都有化合价的变化。教师在教学时利用以前学过的反应引导学生层层深入推理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再进一步分析钠和氯气、氢气和氯气反应推断元素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进而归纳提出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转移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2.理论联系实践
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但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同时还要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想要提高学生的化学水平和能力,就要重视实践教学。化学是一门应用型的学科,其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实际中应用得非常广泛。如在印刷电路板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原理就是在生产中实际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典型案例。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企业的各个方面都已经接触到了信息科学技术,并对每个家庭和个人产生深刻的影响。如在制作印刷电路板时,常用氯化铁溶液作腐蚀液,发生的反应是2FeCl3+Cu=2 FeCl2+ CuCl2,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给学生播放印刷电路板制作的流程及一些大型电路板生产企业的概况,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的巨大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欲望,帮助学生了解氧化还原反应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借助家庭小实验把化学原理直观化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非常迅速,科学水平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仅仅掌握了理论知识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还需要动手创新研究,才能够满足社会的需求。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因此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独特优势。高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利用氧化还原反应这部分知识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家庭小实验,如观察一根铁钉在3.5%的食盐水中的腐蚀过程,并每天观察铁钉发生的变化,分析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家庭实验把微观深奥的化学知识以直观容易感知的形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知识。
结语
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策略与教师的知识观察和实践经验密不可分,因此高中化学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思考,认真钻研教材,采取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锻炼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和运用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沙丹.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探究与实践[J].理科考试研究(高中版),2015,(11):80.
[2]石初华.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探究与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2017,(32):66.
[3]肖雪明.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J].成才之路,2016,(16):85-85.
[4]王玲.高中化学“氧化还原反应”教学思考[J].考试周刊,2012,(67):146-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