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误区以及矫正方法探究

高中生历史学习的误区以及矫正方法探究

作 者:谢传永 (安徽省淮北市天一中学 235000)

摘   要:认识上的误区必然导致学习具体方法上的误区,如死记硬背教材知识和一些例题、习题答案而不去寻找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解题的方法规律;或脱离课本,不愿去做深入细致的夯实基础的工作,只是看一些资料,片面地追求所谓能力,以为站得更高,看得更全面;或者只做选择题,不愿做材料题和问答题等等,这样在实际学习中遇到困难也就不足为奇了,如基础知识记忆零碎导致记忆不牢靠,以及碰到一些分析性、综合性强的题目就束手无策,无法有效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等等,不一而足。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学习误区;对策

受到课程知识体系的影响,高中生对历史课学习缺少足够的兴趣,造成思想认知及学习实践方面的误区。从高中教学可持续发展角度考虑,解决历史课学习误区是学校及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走出“ 历史就是时间、地点、人名和事实”的误区
有的学生认为“ 历史就是时间、地点、人名和事实的代名词” 。历史是涉及社会多样性的人类发展写照。我们可以借助历史从各个角度描述、记录个人、群体乃至全球人类的经历。事实是历史的存在(历史信息)的根本, 时间、地点、人物构成事实的支架, 这是毋庸置疑的。而历史教科书的作用是引导学生对浩瀚的人类历史产生一种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它不可能脱离史实的时间、地点和人物来编写, 因为历史事实密切联系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其中孕育着丰富的文明发展信息、人的力量和美德, 承载着一个民族的精神。所以学习历史就不仅仅是记住时间、地点、人名和一般事实的问题了。历史把每一个人的根联系在了一起, 把个人和社会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作为历史链条上的一环, 今天的我们应该给后人留下怎样的历史印迹? 教师在讲课中要注意到这个问题。要时时刻刻把这样一个理念潜移默化地移入学生的心中。教师要经常利用历史上悠久、璀璨的文化陶冶学生。它不需要空洞的训条, 也不是每天都在说教, 是在尊重每个人的自身价值的基础上, 以一种更人性化的方式来谈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人文素养。
二、矫正方法
1.合理取舍。注重实效。课程标准是学科教学的依据。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围绕课程标准,重新整合教材内容,合理取舍。教师先从宏观上整体把握,再进行微观重点探究。宏观把握,需明确该章(或节、课)主要讲哪些主干知识,以此提纲挈领、理清头绪。微观探究,需侧重讲清主干、重点、难点知识,并通过联系,建立主干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究本溯源,通过比较,弄清易混、易错点。
2.激趣启思,因势利导。浩瀚历史中有好多逸闻趣事可以挖掘,历史教师如能发挥语言艺术,把学生带到异彩纷呈的历史场景之中,学生是没有理由不喜欢历史的。我向来在课堂上注重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力求把历史课上成《百家讲坛》的形式,讲出“活”的历史、“动”的画匾。我常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切入,眉飞色舞地讲述跌宕起伏的过程或情节,激趣启思;让学生各抒己见,并因势利导,多给他们穿越时空的机会和体验、感悟历史知识的生成过程,常让学生心随情动??我深深地体会到,只有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痴迷,学生才会有主动探究历史的热情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3.引进新论。培养正确史观。历史教师应尽可能拓展学生视野,引进史学额论,努力挖掘有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理性意识、人文素养的历史素材。引导学生依据不同史观,站在当时不同阶层的立场上多角度和多层次认识、分析、感悟不同历史事物、现象的产生、发展及其影响;让学生在感知丰富、具体的史实过程中,学会以辩证的眼光来恩考和评判历史事物、现象。这样,可使学生避免把历史问题政治化、教条化,逐渐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4.活用教材。适当拓展。历史事物、现象不是孤立的。而现行的高中岳麓版教材,古今中外史混编,割裂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学生只见“线”,不见“面”,对历史时空产生了诸多困惑。对教材内容适当拓展,可起到活用教材、画龙点睛的作用,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教师可围绕教学主题,对教材相关内容进行加深、拓展。对于那些不好理解又是课标要求的内容,可适当补充背景和影响方面的相关史料,以更好地拓展学生史学视野,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有效提取信息的能力。
三、历史教学改革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是高中历史现代化教学的总指导,深入学习新课标有利于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形成以评价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全面实现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针对历史课教学活动存在的误区,教师要详细分析新课标内容及相关要求,重新调整原有的课程教学方案,为学生创造更加优越的学习环境。
1.发挥教育功能。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教师充分利用历史课程资源,对教学流程展开全面地编制,体现历史知识对高中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价值。此外,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2.培养学习兴趣。兴趣决定着学生的学习状态,若高中生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其必然会努力学好课程内容。为了避免教学误区产生的不利影响,教师引导学生改进历史学习方式,使学生增强历史学习兴趣,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3.科学规划教案。规划课题教案促使教学流程的有序性,协调了课题教学环节的运作流程,为师生共同合作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4.注意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以形成相关知识完整的发展过程。例如,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1 9 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19 世纪末“初步发展”,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一战结束“萧条下去”。抓住以上关键的词句,就可理解和把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基本线索和主要特征。这就像将散落在地上的凌乱珠子收集起来用绳子予以串联,既整齐美观又易于掌握。实际上宏观的知识体系恰恰就是微观的、阶段性知识的积累、整理和构建,这就在于平常多做有心人。
历史课教师必须跟上课改形势的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正确引导学生走出历史课学习上的误区,使历史教育真正发挥它的人文教育功能,真正起到对学生人格养成和文化熏陶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海洋.浅谈高中生历史课学习存在误区及对策.2017.
[2]屈海生.探讨中生历史课学习存在误区及对策.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