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热爱往往从兴趣开始的,如果学生能够有兴趣的学习,就会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愉悦,享受成功。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中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深入了解任何复杂的问题和事物”。许多科学发明家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之一,就是具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或强烈的求知欲。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去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因而对语文教师来说,想要提高教学成绩,首先应培养并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下面谈谈我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课堂气氛生动自然。
1.新课的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常用的简单实际的方法。教师简单的几句话、一个小故事或是游戏,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吸引过来,从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并很快地入情入境。于是一些特殊的游戏在我的课堂中开始出场。讲小说时,在课前常规活动中,我编导了“你演我猜”的游戏,不同社会背景,不同性格的小说人物群集一堂:身穿又脏又破长衫的“孔乙己”卖弄文才,满脸鄙夷不平的“杨二嫂”台上露相,温柔如水又勇敢无畏的“荷花”穿梭卖扇┉在欢声笑语中,一个个遥远的形象慢慢靠近,一个个陌生的灵魂渐渐清晰。 在讲授文言文时,让同学们在课堂上先上演了“真假文学家”的游戏,一群自称古代文学家的学生巧舌如簧,机警的抵挡来自四面八方的明枪暗箭,有的稍有不慎被揭穿“虚伪”的身份,一脸的懊丧;有的表现出色,假戏成真,如愿以偿。那坦率的满脸自豪,俨然成为了才智过人的诸葛亮,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爱民如子的柳宗元 ……这些具有趣味性和刺激性的游戏,就像一块磁块吸引了所有学生的热情,他们急切地想学习新的课文,了解更多的知识。
2.抓好恰当的提问
教学过程中,恰当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我每讲授一篇课文,都先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同学们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有关的情境中,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
3.抓好教学演示。随着新科技的发展,电教化手段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率越来越高,使用电教手段可以使客观事物的形声色直观的作用于学生的助听器官,使学生获得大量的知识信息,同时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使课堂变单调为生动。
二、方法灵活,调动学生积极性。
中学生具有好奇好胜的心理,如果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不断更新变化,就会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索活动,保持并发展旺盛的求知欲。
1.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教,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一本正经,学生恭恭敬敬,这属于“静态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继承,却不利积极性的调动,所以教师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生动活跃的学习。在动中学,在学中做,这属于“动态教学”。
2.课堂教学调控要灵活。封闭式教学脱离实际,阻碍和抑制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把原来封闭的教学内容在课内整体开放。例如在讲完郑愁予诗歌《雨说》后,要求以《雨》为题完成片断训练,有的同学提出把这个环节改个时间来完成,理由是“下雨的时间我们一起去听雨,认真观察,细心体会,才能写出好文章。” 他的提议得到了全体同学的响应 。果然,下雨天室外观察时,同学们兴致勃勃,写出的文章也细致真切,可见这是灵活调控的结果。
3.鼓励学生质疑。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并在提问的基础上分析问题,在老师的指导下解决问题。如在学习《爱莲说》这篇文章后,有的同学提出:人们都在赞扬“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对淤泥中的藕是不是太不公平了?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马上展开讨论,最后达成共识:由于人们观察分析事物的角度不同,所以对事物的认识也有所不同。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满足了他们的求知欲。
三、赏识教育,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的潜意识都存在一种积极向上的潜质。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由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有不同态度。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存在。如果教师能够利用积极的情感,抑制消极的情感,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并非难事。基于上述认识,实施赏识和情感教育十分重要。
1.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鼓励,赋予他们真挚、纯真的爱,理解和热爱学生,对学生要充满爱和赏识,这种出于真挚的“赏识”,一旦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就会产生极大的感召力和推动力,这种“赏识”的对象包括各类学生学习语文的各个方面。
2.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对于那些讨厌语文学科,学习有些掉队,存在着不同程度自卑心理的学生,应实施“倾斜政策”,激发他们迎头赶上的信心,自然地融同学之间,使他们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力量。也要充分运用表扬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学习语文的具体好处,激发他们产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心理,从而重视语文学习。同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消除语文难学的偏见,尽快摆脱学习语文束手无策的困境。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学好语文的先决条件,有兴趣,才能高高兴兴地去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即使遇到困难,也能自觉钻研,加以克服,并把它当成乐事来做。如果我们种下的是勤劳,那么收获的是秋天的硕果;我们语文教师种下的是乐趣,那么收获的必将是硕果累累的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