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作 者:赵祖江 (贵州省习水县第三中学 564618 )

  高中历史教师在课改中最关心的是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是要打破教师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创造性和对知识的体验等做法,改变以往以教师讲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局面,强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课堂上有效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历史有效教学就是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最优的速度、最少的时间,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取得进步和发展,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文主要围绕如何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进行论述,希望能提高高中历史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更新观念,用好新教材
  改革是艰难的,一个长期从事传统教学的教师所形成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要加强理论学习,以积极的态度去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但有时会在不经意之间本能地用老眼光看新问题。拿到新教材,第一感觉是新颖、图文并茂,完全打破了老教材的体系,对知识进行了重组,以专题化方式出现,似乎教材变得更容易了。但在教学实践中却感觉到新教材存在诸多问题,不好用。转念一想,新教材是许多专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材,这样的编排肯定有一定的道理。我发现,其实是自己的观念上的问题,对新教材的理解是肤浅的。因为自己的“教材观”有问题,是“教教材”的传统观念在作怪。通过进一步学习,与同行交流等方式,我发现新教材有许多亮点,尤其是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用好新教材,实现三维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前提。
  1.用好“历史纵横”和“模块链接”
  新教材打破了传统的以历史事件发生、发展来编排的模式,要求学生在初中阶段有较好的知识储备,但由于学生差异较大,对大部分基础知识较差的学生,如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好新教材中的必修及选修课本,要求学生将教材全部准备在手头上。“历史纵横”模块大多生动、形象,有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模块链接”能有效补充历史知识及历史背景,有助学生形成对历史事件的整体认识。如在学习人教版必修①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时可参见必修③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这样就能深刻理解古希腊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性,深刻理解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在课堂教学开展前可安排学生自学“学史之窗”和“模块链接”扩展知识面,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补充一些史料,就会提升教学效果。
  2.用好“学习延伸”
  “学习延伸”模块的设置,是对学生历史综合素质的一大提升,能充分考察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测又是能力的提升,重在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探究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能力、创新能力、独立思考习惯。这一模块对学生要求较高,由于学生个体差异,要灵活安排,不能“一刀切”,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二、加强史实教学
  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是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中写到“学习历史是一个从感知历史到不断积累历史知识,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感知历史阶段主要向学生呈现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现象等具体史实。感知历史阶段,学生不仅是掌握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发展能力,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忽视、削弱感知史实阶段是存在的,自觉不自觉地抹杀了感知史实阶段的内容和意义,影响历史教学效果。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怎样加强史实教学呢?首先教师要认识史实教学在学生历史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其次是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直观教具和多媒体的使用,使史实能生动地再现历史形象。再次是补充丰富、具体的史实,历史细节越清楚学习印象越深刻,甚至终身难忘。历史教师要在史海中筛选典型、鲜活、有穿透力的历史细节。例如,我在讲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时,给学生讲了胡适印章的故事。有一次,胡适得到一块上好的鸡血石图章料,决定用它刻一枚私章。他交代篆刻师傅,刻“胡适之印”即可。篆刻师傅认为胡适是白话文的提倡者,是用白话写文章的大家,影响这么大,怎么刻图章还用“之乎者也”一类的字,于是自作主张地把“胡适之印”改刻成“胡适的印”。三天之后,胡适收到印章,发现上面刻的是“胡适的印”时,哭笑不得。通过这个事故学生对胡适在文学革命中的重大影响印象非常深刻。
  三、改革教材内容呈现方式,激活学生思维
  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的部分内容设置深奥而缺乏趣味性;部分内容设置过于枯燥;教学易受教材的束缚。因此,我们在历史教学中首先应抓住同学们的心理,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将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引入课堂,不要将学生认为“冗长”和“缺乏生动感”的结论、结果告诉他们,应通过讲故事、看图片、史料介绍等方式给他们展示更多的历史现象,把思维的空间留给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思维去思考,并得出结论。用联系今天讲述昨天的方式,结合时事热点将历史课上的前卫而具有现代气息的观点介绍给学生,只有这样,才会使学生充满兴趣和了解的欲望、才能使历史课程符合时代的需求。教师对课堂训练进行点拨讲评时也要讲究科学性和有效性。既不能面面俱到,每条题目都逐一讲解,浪费学生大量时间,也不能仅仅是报答案,不做任何解释。而应当对一些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注意分析原因、点拨解题方法,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个别学生的个别性错误,可以个别辅导。当然对训练中出现的问题,也可让学生自己分析,查找原因,培养学生自我纠错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训练中捕捉信息,发现问题,及时弥补,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四、及时进行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效率提升
  苏格拉底说“没有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同样,没有反思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教学反思是有效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中的有效经验,找出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并采取措施,可以避免同样的错误不断反复,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新课改后的高中历史教学,有经验的老师和刚走上讲台的老师都是新手,年长的有经验的老师要去改变它多少年来习惯的“教学”模式,改变曾经主宰整个课堂的“威严”。年轻教师要去学习如何整合资源,把教材知识点读懂、读透,抓住重难点实现有的放失。所以对于教师来说,面对相同的知识点不同的教育对象要时刻进行反思,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总之,高中历史教师应当认真学习研究《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学习新版中学历史教育教学专著、读经典的历史专著和重要的历史期刊,关注史学研究动态。切实转变课程观念、教学观念、史学观念,积极投身历史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历史魅力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