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语文;中学生;创造性思维
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动力。首先教师在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出示问题,让学生有“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感觉,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学生都具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屡试屡败,就会对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一、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创造性思维本身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的过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真正的进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首先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和善于质疑。 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好奇心便会逐渐淡漠。好奇心的淡漠是对问题的淡化的重要原因。爱因斯坦回忆自己的学生时代时,曾批评强迫式的灌注教学方法。“无论多好的食物强迫吃下去,总有一天会把胃口和肚子搞坏的。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地熄灭。”之所以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扬民主,给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爱护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从而增强他们发现问题的意识。 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不质疑,就无问题可言。思维的创造性主要表现在同中见异、异中见同和平中见奇,能从一般人不易觉察的地方看问题。如果说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开端,那么质疑就是发现问题的起点。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就必须积极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培养他们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 通过想像培养创造性思维
想像是思维探索的翅膀。爱因斯坦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可以包罗整个宇宙。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 想像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像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因为想像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性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的经验的支持。第二,是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第三,要有执著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像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像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像情境,提供想像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像。
三、 运用“发现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学习方式在理论上可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由学习者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发现学习方式。尽管发现学习的效率比接受学习的效率低,但是发现学习十分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鉴于初中学生的身心与教学内容的特点,发现学习的方式应该是在初中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些具有探索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通过观察和猜想,自己去发现结论,并用命题形式去表述结论。运用“发现学习”的数学教学方式既能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同时,也向学生渗透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辨证观点。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带来的愉悦,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四、通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而创造性思维又离不开符合思维。因此,要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必须同时抓好这两种思维方式的培养。 发散思维的培养,主要是教学生学会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首先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实质。通过分析和理解去把握问题的各个方面及问题实质,是多角度思考问题的前提。其次,要教会学生善于通过联想、想像、猜想、推理等拓宽思路。在问题面前人们往往只习惯于凭借自己的经验看问题,这种思维定势禁锢着人们的思想,这就使得在刚开始思考问题时便封锁了其他思路,所得结果也自然落入俗套而无创造性。要让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就必须锻炼他们思维的敏捷性,教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要从多角度看问题。从而获得创造性的结果。另外,要教给学生一些变向思维方法,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即教会学生顺向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和纵向思维等思维方式。
总之要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要因素。在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量激增以及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要留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空,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在发扬自己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吸收和借鉴国外教学方法的优点,取长补短。 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培养形象思维能力;加强课堂讨论,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创造力[J]. 刘月英. 大众文艺. 2013(24)
[2] 谈谈“律动教学”在课堂中的运用[J]. 张冬梅. 学周刊. 2013(07)
[3]美育中的音乐想像与创造[J]. 张帅.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7)
作者简介
李楠,女,1978年12月—,中学一级教师,教育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