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开展创建绿色学校行动。教育部对开展“三节”活动有很明确的规定。基于国家政策和高校发展现状,建设绿色校园、倡导节约,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要求,更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职责所在。此文以某高校在“三节”活动中的开展情况为例,对绿色校园建设的具体做法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节;绿色校园;关键点;措施
0、导语
2013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深入开展节粮、节水、节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级各类学校要注意培养学生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意识,养成勤俭节约良好行为习惯,并从节粮、节水、节电等方面开展响应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的国情,营造“三节”的校园文化氛围,减少食物、水、电的浪费,并将节约意识贯穿到整个服务育人的具体环节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要求坚持节约优先,倡导绿色饮食,促进能源节约,实施节水行动,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
节约能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高校作为国家和社会的思想文化引领,在节约方面应自觉担负起正向引导的责任,主动发挥积极带头的作用。
1、高校用水、用电、食品消费的现状
高校是人员集中的聚居地,但与普通的居民小区有着很大的区别。在人均用水、用电、食品消费方面比普通居民小区消费形势呈现出更加严峻的态势。以某高校为例,近三年来人均用水用电及总的水电用量都出现了明显上升的趋势。造成总量攀升的原因主要有:人员数量增加;基建项目增加;用电用水设备增加;新建楼宇的启用等。而造成人均用电用水量高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在学校里的用电不仅包括宿舍内的用水用电,还包括餐厅、教室、实验室、办公楼及后勤保障及建设用水用电等。学生除对自己宿舍的用水用电在超限额进行买单外,其他公共区域的用水用电则与学生自身并不直接关联,而这些区域的用水用电量占了很大部分。如果不对这部分费用进行管理和控制,将直接增加了办学成本。倡导节约刻不容缓。在分析中发现,高校较居民呈现出了以下更加不容乐观的趋势。
1.1节约意识更加淡薄
在高校公共场所生活的学生相比于在自家的居民,更会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所以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屡禁不止。有的学生会开着水龙头任水流着去冲洗衣物;有的阀门坏了,不及时维修,水浪费严重;有的教室只有一两个学生,却灯火通明;有的学生饭菜吃了一口全部倒掉……而在居民家中,特别是“过惯了苦日子”的老人,节约观念更加强烈。大多会顺手关灯、关掉水龙头,做合适数量的饭菜。在万人以上聚集的高校,这些浪费行为的发生足够产生严重的后果。
1.2资源循环使用不理想
在高校中,学生使用一次性用品较居民区更多,重复利用率低。如饮料的塑料包装、一次性餐盒、一次性筷子等一次性用品使用数量大,而且基本不会再重复使用。在居民家中,很多人会用买菜的塑料袋装垃圾,用洗过衣服的水拖地、浇花、冲厕,吃剩的饭菜喂养宠物,基本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13.能源使用时间更长
学生在学校里从宿舍到教室能源需求时长为24小时,而居民早上上班、晚上回家,相对于家来说能源需求可能只有12小时。如果不能做好学生全周期、全方位的节能管理,造成浪费的几率会大很多。
2、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用水、用电、饮食浪费的原因有很多,社会环境、校园环境、自身素质等方面共同作用。
2.1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如今的大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节约教育比较欠缺。家长宁愿穷自己,不能穷孩子。物质方面有求必应。学生做事情只图方便,没有形成从内心认可的节约理念。学生处的年龄攀比心理强,容易造成过度消费。高校中,学生过集体生活,从众心理比较严重,如果倡导节约的气氛不浓厚,学生就会无视节约习惯的养成。
2.2资源浪费的惩罚成本太低
在学校里,学生的用水用电基本是免费使用,与他们的自身利益没有直接关联。特别是公共场所,浪费水电没有明确的处罚措施,不能进行实质性的实施。
2.3节约育人的机制不健全
节约文化在学校里不能形成,有的老师没有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节约措施不能长效和持久。节约宣传的力度还有所欠缺,节约的氛围不够浓厚。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形成,对能源紧缺的现状认识不足。
3、绿色校园建设的关键点和措施
倡导节水、节电、节粮,减少不必要的消耗,提高师生节俭的自觉性和自豪感,是培养合格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利于学校资金限制下的良性发展和育人成果的实现,有利于整个社会崇尚节约良好风气的形成。
3.1建立上下联动的节能机制
成立校长为首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的节能工作办公室,负责绿色校园的建设,组织协调督查各学院、各部门的节能工作开展情况、能源使用情况,计划部署落实节能工作,推进节能工作常态化、经常性深入开展。宣传、工会、团委、后勤等部门发挥作用,组织活动,营造氛围;教学管理部门在课程中增加节约教育内容;学生管理部门将节约与优秀评比相结合;财务和资产部门做好节能改造资金落实,并注意采购节能设备;各教学院系加大实验室耗材管理;基建部门加强工程监控,杜绝浪费。
3.2加强能源管理人员队伍建设
聘任熟悉节能法规、方针、政策的专业人员到能源管理岗位上来,负责对学校水、电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做好水、电使用情况分析和评价;培训水、电维修人员,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杜绝跑冒滴漏。
3.3营造节能节约的良好氛围
利用国家节能宣传周、节水宣传周等活动,在学校内组织节能、节水宣传。多角度、全方位宣传报道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在校园中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教育氛围,提高广大师生员工的能源忧患意识和节能意识。
利用横幅、展板、海报、微信平台等,加强宣传力度,普及生态文明,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和知识,营造崇尚节约,合理消费和低碳环保的校园风气,让师生感受到节能减排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进而激发他们对建设低碳校园的思考,形成人人都参与节能降耗的良好氛围。
组织学生开展征文、招贴画设计征集等活动,倡导节能减排、节约粮食的理念,组织学生建立“文明就餐监督队”,选拔节约志愿者,让学生广泛参与进来。
在餐厅持续推进光盘行动、限塑行动,让节约蔚然成风,形成内在固有的优秀校园文化。
3.4加强节水节电技术改造
积极推广发展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能耗设备、产品,坚决不用,对旧设备、旧工艺积极进行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率,淘汰高能耗设备,更换新型高效设备。完善计量器具配置,提高能源计量器具的配置并定期检验完好度。
建设能耗监控平台,对学校所有运行的水电设备、设施进行跟踪,掌控各单位的能源情况,实现水电管理的数字化、自动化、精细化管理。
开展以LED光源为主的绿色照明工程,人数识别器、光照度传感器、照明控制器,杜绝长明灯现象,节能率超过20%。
加强中水回用系统管理,合理规划雨水会用措施,实施和推进节水项目。
3.5建立严厉的奖惩机制
建立健全节能规章制度。将各单位的用能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对用能良好的单位进行奖励。提高过度消费的成本。对超额用能部分实行数倍罚款。
3.6加强精细化管理
督促物业人员加强巡视,发现跑、冒、滴、漏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维修和更换。加强餐厅管理,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科学调度库存,降低损耗;完善应急机制,避免人员变动造成的饭菜过剩;加强烹饪培训,减少人为的浪费。
4、结束语
高校作为水、电、粮消费的大户,需要完善制度、学习借鉴,持之以恒地开展节约教育和节约管理。师生共同参与节约行动,将节约理念贯穿到校园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参考文献
[1]林晖.高校水电节能技术的应用对策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7):100-101.
[2]牛晓军,修永伦.高校水电管理和节能技术调研[J].科技展望.2016,(20):356.
[3]王立明,涂菲,王彪,徐韬.高职院校水电节能管理方法及效益分析——以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校后勤研究.2018,(5).
[4] 欧阳连勤. 浅谈精细化管理 破解水电收费难题[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