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移花接木”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数学课堂上的“移花接木”

作 者:侯艳敏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第七中学 255000)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这几年的教学实践的事实证明:多媒体只有在适时应用,创设最佳作用点,才能提高教学效率,所以我们一定要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根据课件的特点与教学内容的特点来确立它的最佳作用点和最佳运用时机。下面结合案例谈一谈多媒体技术在数学课堂的巧妙“移花接木”。
  1.多媒体技术生动的创设情景,化抽象为具体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往往在教学中依据教材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来逐步引入问题,让学生感受到知识就在身边,使学生感到数学的实用性。而多媒体技术正好是创设真实情境的最有效工具,我们教师可以利用这种技术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使学生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学习,
  案例1  在《翻折与轴对称》一课中,为了具体的展示将一个图形沿某一条直线翻折的动态过程,我在flash环境下编译了大量的翻折运动的实例。例如:蝴蝶飞舞的翅膀、树叶叶片的翻折等。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探究结论,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理解轴对称的概念。
  案例2  例如在探索《勾股定理》时,我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制作一个动态变化的直角三角形,通过度量各边的长度,并进行比较它们的平方值,学生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产生很感性的认识;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从而加深了对勾股定理的认识、理解和应用。
  2.多媒体技术生动呈现难以操作的内容,化繁为简。
  因为运动的图形比静止的图形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在传统教学中,用笔、尺和圆规在纸上或黑板上画出的图形都是静止图形,同时图形一旦画出就被固定下来其中的数学规律也被掩盖了,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也只能停留在表面认识上.
  场景1  我们在探索勾股定理公式的时候,通过多媒体课件拼摆“赵爽弦图”,激活了学生的操作的思维,使他们大胆的想象, Flash动画演示结果和拼图程以及呈现教学内容。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知识从感性认识提升到理性认识。
  我们为学生创造出图文并茂、丰富多彩、即时反馈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既看得见又听得着,还可以动手操作,这有利于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协同作用,对数学知识的获取和保持具有重要意义,也是  数学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转变的具体体现.
  场景2  在讲授“频率分布”时,传统的教学中, “60名女生身高”分组一个一个地数出每组中数据的个数、计算频率、画频率分布表、绘频率分布直方图,既繁琐又费时。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简洁明了,把60个数据输入Excel,排序、最大值和最小值、各组中的频数,一目了然,用Excel还能方便地绘出柱状图,类似频率分布直方图。这样就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
3.多媒体技术轻松突破重难点,化难为易
  突破教学重、难点是一堂课的中心环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初中生的数学思维正处于过渡阶段,即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初步的抽象逻辑思维,利用多媒体提供丰富的视觉、听觉和动态演示过程,降低了抽象思维坡度,能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案例1  在学习《从不同方向看》来截正方体产生截面的形状时,传统教学往往借助切萝卜或橡皮泥等实物情景活动来比划讲解,结果大部分学生还是一知半解。如果说对截面是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矩形的情形,学生还能理解的话,那么对截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的情形学生就很难想象了。这种传统的方法若操作不规范就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通过多媒体演示,学生能真切感受截割的过程。
  案例2  在九年级学习《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教学中,将大、小圆分别设置为定圆和动圆,同时用《几何画板》做成可拖动的圆心使圆移动,并在旁边显示出两圆半径、圆心距的动态变化值的课件演示。一方面学生可以动态观察两圆由远到近的位置变化和公共点的多少,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从显示的数值得出不同位置下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特别是两圆相交时两圆半径和圆心距的关系,不少同学难以理解R-r<d<R+r,而通过这种多重感官的刺激,数形结合的动态演示,大部分同学比较容易就掌握了。
  案例3  例如我们在学习课题活动《探索折纸》一节时,折纸本身是一种创作比较困难,而且折后看不到折前的图形,难以构建数学图形,充分发挥flash课件的优势,直观,严密。弥补动手的不足, 单一的动手操作不好说明,借助于课件把动手探究辅助与形象的视听刺激,变抽象复杂的问题为简单具体化的数学问题,大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动态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为深刻透彻,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多媒体教育技术焕发着数学课堂的生命活力,教师在关键的时候恰当地选准多媒体与数学课堂教学的最佳结合点,适时适量的运用多媒体,巧妙地整合数学课堂教学,给数学课堂注入了活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J),电化教育研究,2001,8.
  3.屈文芝,《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整合》,
  4. 屈清明,《几何画板教学课件制作范例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