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分析

作 者:张庆彬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一、引言
供应链金融是人们为了适应供应链生产组织体系的资金需要而开展的资金和相关服务定价与市场交易的活动(胡跃飞,2009),实质是帮助供应链中的各个主体盘活流动资产,提升产业链内参与主体运作效率的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相较于传统的金融机构借贷业务,供应链金融提高了供应商企业的融资效率而相对地也提高了金融机构的贷款风险,因此也更加需要强调整个供应链的风险控制。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如何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促进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风险控制,提高供应链运作效率,成为了新的议题。
二、供应链金融模式
有学者将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发展历程归结为三个阶段:
(一)供应链金融1.0
即最为传统的“M+1+N”模式,“1”指的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M”为上游供应商,“N”为下游客户,整个模式依托于核心企业与金融机构间的信任关系。凭借核心企业良好的资信状况,为上下游企业的融资提供信用背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供应链的融资难度,但与之对应却是风险的绝对集中,一旦核心企业不具备良好的契约精神而进行违约,金融机构所要面临的损失是整个供应链的不良贷款。此外,这一模式还过分依赖于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交互性,核心企业很难做到对非直接接触的二三级供应商或客户足够了解,所能获得信息仅限于静态的“物”的信息,也只能做到对资金流的管理,对上下游供应商违约风险的控制能力不足,一旦发生违约,核心企业将与金融机构一起成为违约受害者。
(二)供应链金融2.0
2.0模式是对1.0模式中存在的由于供应链内部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导致的各类风险的进一步控制。核心企业需要联结上下游各企业间的ERP系统,建构B2B产业互联的信息系统,来达到对整个供应链物流、商流、信息流及资金流的统一管理,一定程度上打通了供应链的信息传递渠道,核心企业通过对订单数据的追踪、对仓储数据的监控以及物流运输的观测来控制其为上下游企业提供信用背书的风险。同时,通过这一体系,核心企业能够对更高产业链进行合理的调控,使得资金流向利用效率更高的企业,从而实现供应链整体资源利用效率的提升。但在这一模式下,同样需要各企业间的合作与信任作为基础,而各企业间的系统对接与信息流的人为监控成本很高,效率低下。为改善这种情况,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应运而生。(宋华,2016)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阶段,核心企业将着力于打造服务生态系统,构建一个完全开放对等的信息整合平台,系统中的每一个节点都能利用这一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补及汇集,以实现整个产业链的运营成本降低、运作效率提高。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加强服务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加强产业联系型供应链金融模式与互联网技术型供应链金融模式。三种模式各有其优势所在,加强服务型供应链金融模式能够更好的实现线上线下信息的沟通,减少信息不对称现象,提高物流、商流的运行速度,提高生产率。加强产业联系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则有利于加强二三级供应商、客户与核心企业间的联系,形成产业集群,从而突破空间限制,降低交易成本。互联网技术型供应链金融指的是互联网电商平台创建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凭借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互联网技术型供应链金融能够优化供应链的运作模式,提高融资效率,有效控制违约风险。(张伟,2018)
三、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风险来源与控制
由前文分析可知,互联网供应链金融对传统模式有着显著的优化作用,但伴随而来的却是更高的风险。传统的供应链金融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信用与对物的控制,只需要掌控好贷款企业的信用水平与物流商流的大致信息即可。但互联网的加入,将使得原有的风险变得更为复杂且难以控制,大体可分为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及法律风险。
(一)信用风险
尽管互联网平台的搭建能够促进供应链企业间的信息共享与资源互补,但由于缺乏实地考察以及直接接触,核心企业可能被二三级供应商、客户的虚假信息所蒙蔽,甚至面临被联合欺诈的风险,企业道德风险增加而控制手段欠缺。
(二)技术风险
互联网平台很难做到信息的绝对安全,有着信息被盗取、篡改的风险,以及平台遭遇攻击的可能。由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平台建设,一旦平台遭到攻击,如:信息被竞争对手盗取或供应商为获得融资篡改自身信息,将导致整个供应链企业蒙受损失,同时也将引发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企业间的信任危机,防范技术风险是互联网供应链金融良好运作的前提条件。
(三)法律风险
传统供应链金融中,企业间的合同条款、质押物等实物都可以作为依法维权的依据,但在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电子订单、签名与仓单等易受篡改,并且法律效用不如实物条款、条文,维权风险更高。
因此,若要有效控制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中的风险,互联网平台的搭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信息安全,相互信任及数据有效。近年来,区块链技术概念的兴起为以上条件的实现提供了可行方案。凭借区块链技术中的时间戳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以及共识机制,将实现平台数据的不可篡改,内部共享以及核心企业对供应商信息的不可溯源,不仅解决了由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信任问题,还确保了平台数据的安全,能够有效实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风险控制。
四、结语
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优势在于更高的资源配置效率与融资效率,能够促进整个产业链生产率的提升,但同时也将导致风险控制难度的上升。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我们将实现对互联网供应链金融模式的一定程度优化,相信未来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将为我国产业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宋华,陈思洁.供应链金融的演进与互联网供应链金融:一个理论框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6,30(05):95-104.
[2]张伟,崔万田.互联网供应链金融的本质、模式及管理对策[J].改革与战略,2018,34(04):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