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出台之前,金融市场处于信用较为宽松的阶段,银行同业和影子银行大爆发,进入2017年下半年,随着国际局势扑朔迷离,国内大基调求稳,对金融的监管政策逐步趋严,标志性事件就是资管新规征求意见稿的推出,开启了金融去杠杆的实质化阶段,银行正式迎来强监管环境。这意味着火暴的银行同业业务将渐行渐远,银行理财也将回归本源。本文先通过介绍银行业的基本情况,通过银行业生命周期分析,提出在强监管环境下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银行业;生命周期;发展趋势
1、银行业的相关概述
1.1银行业基本情况
银行业在我国是指中国人民银行,监管机构,自律组织,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政策性银行。我国目前银行结构和形式多样,当下呈现的市场格局是,以中央银行为中心,股份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城市商业银行并存的发展体系。其中,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在国务院的领导下,具有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作用。股份制商业银行现有12家,它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专业银行垄断的局面,成为了推动我国银行业改革,提高银行服务水平的助燃剂。从城市信用社演变形成的城市商业银行是为我国地方中小企业提供经济支持的重要支柱。
1.2强监管环境概述
2017年一季度,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违规机构的处罚金额已达到数十亿元,随着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强监管环境不断升级。2018年1月13日,银监会为了严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整治银行业市场乱象的通知》,表明了监管层强化整治金融乱象的决心,标志着银行业强监管步入了常态化。强监管的高压风暴让这场覆盖面广,持续性久的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促使银行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源,对推动银行业稳健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2、我国银行业行业生命周期分析
银行业作为金融体系中资产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其生命周期与国民经济发展周期高度趋同,甚至要稍早于国民经济周期。一方面,危机来临,金融市场是最先受到冲击的目标,而银行的利率最先产生变化继而影响信贷资产的投放,最终作用投射到整个金融体系;当经济处于慢慢回暖阶段,伴随而之的是利率缓慢降低,投资和生产受到刺激,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层面。另外一方面,央行的调控作用的体现,经济过热时,央行会通过货币工具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投放,引导资金回流,从而抑制经济过热;反之亦然。综上所述,银行业的生命周期与整个国民经济周期保持同步,由于央行的政策指导而呈现出稍早于经济周期的特征。
2015年移动支付和线上货币基金的强势崛起,给传统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冲击,造成了银行存款大量流失;与此同时,经济低迷的环境基础加之严格的风控体系让银行投放贷款的领域日趋狭窄,造成需要贷款的中小企业贷款困难,而优质企业的贷款需求远远不能满足银行的贷款业绩压力,于是银行纷纷选择同业理财的方式绕过监管进行放款,形成了一波银行行情。2018年,经济进一步深入萧条期,国内外环境变化难测,十八大也将“打好金融攻坚战”写入报告,列为未来几年计划的重要内容。于是,银行业不可避免地迎来了惨淡时光;伴随着以资管新规为代表的严厉监管逐步落地,银行业的扩张将受到抑制。数据显示,2017年底银行同业理财下降3.4万亿,降幅51.13%,尤其是中小银行,因其自身的风险控制体系不完善,严格的监管环境对它业务造成的影响力度大。
3、银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全球的银行业的发展格局不断发生变化,对银行业的发展要求越来越严格。我国银行业要不断的依托互联网背景进行金融创新,提高专业化程度,才能更好地应对世界金融市场的潮流。
3.1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内控能力
面对越来越严格的监管压力,银行要做好风险防范工作,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提高风险防范的能力,不断降低银行系统的脆弱性。金融产品的内控性要严格把关,能够外界环境的变动适时调整。银行应严格依据法律准则,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做到有效地规避风险,将风险降低到低水平。
3.2创新融资渠道,拓展新的业务突破口
银行要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树立合规意识和责任意识,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回归服务实体的角色,针对客户的需求,切实服务到位。面临的高监管的姿态,银行要在合规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所处区域的信息优势并整合资源优势,专业细分客户的需求,挖掘利润价值,通过创新形成灵活的竞争优势,拓展新的业务突破口。
3.3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银行要从过去不切实际的扩张向高质量方向发展转变,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加快自身改革的步伐,实现战略转型。银行可以加强金融机构或者类金融机构的合作,满足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利用互联网渠道进行盈利模式转型,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定位营销,改善大众客户的服务体验,实现银行的良性发展,减少外界高监管冲击影响。
4、总结
强监管环境的实质是改善中国银行业总体经营环境,面对愈来愈严格的监管高压态势,银行首先要主动适应当前的监管环境,守住不暴露系统性风险这一底线;其次银行要完善风险控制体系,提高内控能力,同时还要创新融资渠道,提升资本充足度;银行不仅可将重心调整至怎样更高效地拓展信贷业务,还可以适度地拓展针对高净值客户的个人理财和金融工具及其衍生品的相关业务。总之,未来银行在拼风控和资本金,降低系统性风险的同时,要适当开源,找到新的营利点,推动银行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章卓.浅析中国银行业发展现状[J].商,2016(29).
[2]高绪阳,赵建.强监管时代商业银行该何去何从[J].国际金融,2018(3).
[3]葛红梅,陈瑜.“新常态”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策略[J].时代金融,2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