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共享经济是指通过私人物品使用权的暂时性转移而获得一定收益的经济模式。共享单车作为共享经济的一种体现也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性作用,但是在哲学中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的,那么共享单车新政的实行便对这个行业的负面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共享经济;共享单车;新政实施
1、共享单车存在的原因
首先,共享单车具有便利性。我国在建国后便着重于公共交通的建设与改革,但是到2018年为止我国公共交通出行方式仍然存在着许多不便利的问题。我国公交系统与地铁系统主要面对的是长距离的交通运输,所以站点与站点之间的距离差距大,很多人群无法通过这种运输方式直接到达想要去的地方。而公共自行车虽然面对的是短途交通,但是由于固定的摆放点与归还点以及办卡缴费等方面,还是会造成一定时间上的浪费。
其次,共享单车的营利性。共享单车公司采取多元盈利化的模式进行运营,通过大学生优惠政策以及分时定价来吸引用户群众使用,再通过单车广告招商引资吸引广告商,最后通过收取押金的方式将押金用于投资、贷款等方面盈利。根据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共享单车的使用人数日渐攀升,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共享单车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融资战略研究报告》预测,2018年我国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78.2亿元,这再一次印证了共享单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力。
2、共享单车新政实施的原因
首先,共享单车自身存在一些问题,共享单车最初的理念是“解决人们出行最后一公里”,他也确实实现了这一理念,但是随着共享单车投放量的越来越多,共享单车的摆放也成了一大难题。就目前的社会而言,我国个人素质仍存在不高的现象,随意摆放影响市容、私自加锁据为己有以及故意损坏共享单车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共享单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国民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但是在对社会的影响上还是弊大于利的。
其次,共享单车法律的缺失。共享单车作为新兴产物,在法律上势必会有一些空白区。共享单车使用者的权益保护以及对共享单车公司的监管等问题都需要相关法律的完善。为此,在2017年8月2日,交通运输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质检总局、国家旅游局10部门联合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
3、共享单车新政的内容
针对目前共享单车所存在的问题,我国在制定政策时主要从公共秩序以及用户安全等方面加以保证。在公共秩序方面,我国推行完善自行车车道建设以保证公民的人身安全和公共交通的发达化,通过设立共享单车自行车的摆放点以及相关处罚措施来鼓励人民将共享单车摆放至指定停车点。在用户安全方面,国家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用户网络信息保障系统以维护用户的合法隐私,此外国家还要求企业积极推行“即租即押、即还即退”的模式,从而保证用户的财产安全。
4、共享单车新政的执行困境
共享单车新政的实施及执行过程实际上主要是围绕政策解读展开,由于在公共政策中史密斯模型运用比较广泛,可以使共享单车的研究在内容上更为直观易懂,为研究提供一个更为明晰的结构。以下将从以上四点对共享单车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困境作出分析:
首先,政策理想化困境。理想化政策应满足合法、合理、可行,作为史密斯政策执行模型的首要因素,政策是否科学合理,是推进政策稳定开展的重要的前提条件。但是由于共享单车形成市场不久,所以导致政府关于共享单车方面所制定的政策还不够成熟,监管制度不完善,同时共享单车市场价格没能制定统一标准,造成共享单车市场紊乱,这一系列不良状况导致政府难以推进共享单车政策改革。
其次,执行机构的困境。一项新出台的政策自身并不能直接的发挥自身的效力,只有通过执行机构的执行实施才能让其更好地出现在大众眼里。共享单车市场属于新兴物联网市场,由于这一新兴事物出现,就必然会引起政府交通部门内部机构结构发生改变,到底该如何划分权利与义务,如何配置工作人员,用何种领导模式进行领导,执行人员具体该如何执行,都是需要一步一步探求和完善的,这就是执行机构的困境所在。
再次,目标群体困境。一般公共交通都是以整体大众为服务群体,而共享单车没有公共交通相同程度的政府管束性,所以存在更加不稳定的安全隐患,就共享单车市场该如何定位其服务对象,也就是它的目标群体,需要更强力的管控和更全面的措施加以约束,对待特殊群体应不予打成更为安全合理,所以定位目标群体很重要。
最后,环境因素困境。 环境因素作为政策执行路径所依赖的因素,对政策的影响也是多样化的。虽然共享单车是由互联网发展起来,相对于传统公共交通更为先进快捷,但其市场处于初期阶段,在整个共享经济市场较为羸弱,同时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乱象,社会大众对其褒贬不一。在世界上很多国家都禁止共享单车的发展,很多共享单车平台都处于营亏状态,而其安全因素也使得共享单车市场发展遭到限制。
参考文献
[1]梅竹.共享单车:一个缺陷商业模式的未来[J].商学院,2018(07):98.
[2]吴茜茜.共享单车经济现象分析[J/OL].现代营销(下旬刊),2018(07):72-73[2018-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