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我的课堂“我做主”浅谈美术课堂的“想”与“做”

我的课堂“我做主”浅谈美术课堂的“想”与“做”

作 者:丁金萍 (山东省青岛第65中学,山东 青岛 266100)

摘   要:在区“3F”-自由、飞翔、领域美术教育教学理念的引领下,结合名师工作室的“专业引领课堂教学、成就职业幸福”核心美术教学。“想与做” 不断的思考和尝试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将如何把各类艺术相互知识与情感的渗透来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开拓属于自己的表现空间。
关键词:思考;情感;渗透;调动

如何上好美术课,如何才是一节好的美术课,是每个美术教师的追求,也是每个学生的期望。区教研员李黎老师提出的“3F”-自由、飞翔、领域美术教育教学理念正是我需要在课堂解决的教学问题。于是在教学中我常常思考,如何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课堂既活泼又生动?在思考的同时,也在一次次的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名师工作室的老师们不断的交流、探讨在美术课堂教学实践的检验中寻找答案。把课堂教学及专业成长为主要研究内容要充分利用好一节美术课,学生兴趣能得到提高,离不开艺术与课堂教学互通互用,各类艺术互相渗透。课改后,初中美术课更重视的是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培养学生的技能的培养,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增加文化内涵。
列宁说:“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维。” 在课堂中抓住授课不同知识领域的最佳情感时机渗透给予学生们与艺术的心灵沟通,如在美术课的名家名作欣赏课中如潘荣本的《铁肩担道义》以及他们的历史背景,学生像听故事一样,慢慢吸收我说讲的故事,学生们通过画面感受着人间大爱。吴冠中的《春如线》感受画家明快雅致、随性而致的画风。让他们了解文化,了解创造过程,通过画面打动学生的心,在学生和艺术作品之间架起桥梁。让学生懂得美是奇异的,它是艺术家从世界的喧嚣和他自身灵魂的磨难中铸造出来的东西。
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即相互之间交流、沟通及共同发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为了不让学生产生“上美术课是一种负担”这样的错觉,通常在上课前我会抽出几分钟时间开展一次“组合.联想游戏”可以是生活物品和任何事物进行组合设计也可以是人物的组合设计,自由愉悦的创作活动为激发学生的艺术创作灵感奠定基础,学生逐渐会体会到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这部分的学生作品的主题是:以“鱼”为元素与生活物品组合设计,形成新颖的创新作品。

 

 

 


这些孩子们作品无论是滑板高手、音乐酷小子还是美美的鱼尾服、可爱的大脸饼锅,实用美观的生活,都与“鱼”的特点紧密的联系,经过练习游戏孩子们在设计方面的能力提升很多,更多的是开始由我组织发展成为学生自主进行组织组合游戏,每个活动的主题都不同,已经成为美术课堂上必不可少的环节。孩子们的主动性不仅在轻松的游戏中学习了设计原理和方法,还不断的尝试了多种设计形式。他们在其中感受到是美术与生活天然的最紧密的联系,并能够把自己设计的作品去装饰美化生活,体验到了设计的快感,也更好的唤起学生的创作灵感。
每每下课课快结束时,我还会让学生来谈自己在这堂课上的收获;提出自己不满意的地方;也可以讨论下一堂课最想获得的相关知识;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给了学生参与教学设计的机会。师生间交流对教学的想法,学生会觉得老师的备课中有自己的思路,因为得到教师的尊重而增强自信心和对教师的亲近感。作为教师则从中得到了课堂的反馈信息,得以改进自己的教学。从形式上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营造一个愉快教学的气氛,让学生放松心情,带着轻松愉快的情绪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体验。
美术教师自身魅力就是“美” 最好的传达!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很好地将美术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愿我们的学生在开放的美术课堂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发展美术的实践能力,在“美”的领域中发展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