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语文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受到越来越多语文教师的重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审美素质,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智力得到全面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初中语文审美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分析了审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策略,希望能给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教学;存在问题;有效策略
引言
审美是一种心理活动,是人对事物的感觉和欣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认识美欣赏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就是以语文教学为出发点,借助语言和符号等媒介对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学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真善美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学生具有审美能力和审美创造力的同时,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
一、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观念滞后
教学是教与学的互动活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诗歌和散文的教学时,都能够以审美的态度进行教学,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欣赏诗歌散文中的美。也就是审美范畴中的优美,教师能够对学生进行指导培养。而对于其他美学范畴中的,如崇高、悲剧性、喜剧性、荒诞、丑在教学时却很少向学生提及。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目标有审美趣味的形成,也就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审美判断,而这种判断是个性化的,自由的。审美教育是让人在更广阔的界面更深层的理解人性与人生,把人的视野引向更加广阔的大千世界。但是许多初中语文教师知识单一,缺乏精神、文化和审美的。因此无法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导致初中生的审美趣味比较单调。
2.教学目标盲目
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要以语文教材作为审美对象,把语文教学作为审美活动,在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对作品进行鉴赏,从中体验和感悟美,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并主动加入到审美活动中,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以学习语言知识为主,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正确的道德情操。而现代的审美教育中,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可是由于理论和实践的不健全,现在的审美教学的内容和目标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大多数初中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时,处于自发的盲目状态,看似解放了学生的想像力,减少了学生的负担,但是长期没有明确的系统的教学目标,可能会导致学生只是在体验中感受,而没有学到什么。真正的审美教育应该是在教育的理性指导下,运用各种工具手段,通过丰富的知识性和体验中结合取得的。
3.学生审美能力匮乏
学生受教育模式单一化和审美环境的影响,他们喜欢阅读一些搞笑的书籍,因而出现了审美能力日渐匮乏的现象。虽然大部分初中生能够区分美丑,但是他们对真善美的关系的理解存在着较大的差别和误解。虽然他们初步形成了独立的审美心理结构,但是他们的审美标准比较简单肤浅,而且理想主要是从自我需要出发,容易受外界的影响。而且审美评价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初中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由于年龄小,经验少,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认识结构,还处于较低级的审美水平,需要教师、家长和社会的引导和矫正。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策略
1.创设教学情境实施审美教育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给学生创设适当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创作作品时的情感,进而提高审美教育的效果。在讲解唐诗、宋词、元曲,教师都可以利用创设情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如在进行《秋思》的教学时进行情境模拟可以让学生在脑海中形成背井离乡的画面,进而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和亲人思念的感觉,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全文。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一幅优美的画面,画面中包含小桥、瘦马、夕阳、老树等,让学生通过观看凄凉的画面感受到作者背井离乡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不但可以节约时间,还能够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真实的场景,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2.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审美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中蕴藏着大量的美学知识。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美学知识,并对教材中蕴含的审美教育整理分类,为审美教育提供素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重点讲解意境美,对文章的内容进行仔细分析,通过意象言相结合让学生文章中蕴含的美感,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在讲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塞北的美丽与苍茫的景色,加深学生对诗句的理解。再如在讲解自然生活类的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练习表达,要求他们不但要表达出大自然的美丽,还要表达出自己对大自然的崇拜之情,以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指导学生鉴赏美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时要指导学生学习审美的方法,使学生具备欣赏美的能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向学生传授鉴赏美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美学知识,并且能对这些知识进行评价和分析。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让学生学会审美的想像,进而为学生提供审美空间,使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欣赏文章中的语言美,命名大会学生学会欣赏作品,如诗歌、散文等这些作品中蕴含的美。通过欣赏作品中的语言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结语
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阅读、写作、日常生活中入手,把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体验。通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为学生以后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乔,晋慧.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渗透思路[J].新课程·中学,2017,(8):214.
[2]孙雪梅.浅论初中语文教学怎样运用审美教育[J].考试周刊,2017,(82):53.
[3]柳丽丽.基于审美教育的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探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13):137.
[4]羊锦绣.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导学,2017,(28):66.
[5]徐建平.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实践研讨[J].新课程·中旬,201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