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浅议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作 者:上官杨子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目前,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本文从融资难现状入手,进而分析融资难的原因,并给出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难

1、引言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一环,对发展经济、促进就业、改善民生、推动创新以及稳定社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提供超80%的城镇就业岗位,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相当于GDP的 60%,缴纳税款占税收总额的50%,完成了75% 以上的企业技术创新的和新产品开发。但是,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尤其是融资难问题严重制约其成长。融资难问题不仅源于企业自身的不足,还需考虑宏观制度与金融市场的影响,需要对症下药,为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2、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现状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全球性难题,在我国市场不完善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更加突出,主要体现在融资渠道较窄、融资规模较小、融资成本较高及融资速度较慢四个方面。
中小企业的融资行为可分为正规金融融资与非正规金融融资。正规金融融资有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以及以银行借贷为中心的间接融资两种方式,而非正规金融融资主要为民间借贷、亲朋好友借款等形式。目前,我国虽有中小板与创业板市场,但是入市门槛较高,大多数中小企业难以满足,加之非正式融资利率较高或规模较小,因此中小企业在融资时多以银行贷款为主,融资渠道较窄。但考虑到目前银行采用信贷配给方式解决信贷市场上过剩贷款需求问题以及银行不良资产监管日趋严格,而中小企业风险较高、信用较低且有关信息不易获取,银行对其“惜贷”、“慎贷”甚至“不贷”,使得企业融资规模受限、融资成本上升、融资速度减慢,与其“短、急、快”的融资特点不匹配,不利于中小企业健康成长。
3、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原因浅析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不仅有普遍性问题,还有带有中国特色,本文主要从企业自身、信用制度、金融市场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企业自身不足
中小企业生存周期普遍较短,资产和业务规模较小,经营风险、违约风险较高,因此债务人会要求更高的风险溢价。此外,在中小企业中,法人或大股东兼任CEO的现象普遍存在,信息披露不够公开透明,相比大企业第二类代理问题更严重,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更为突出。在目前信贷配给背景下,更高的信息成本、审查成本、监督成本使得中小企业占被剔除的过剩贷款需求的大部分,难以获取充足资金支持企业发展。
3.2 信用、法律制度不健全
一方面,在我国的现有信用体系下,中小企业的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信用评级行业良莠不齐,缺乏系统的中小企业信用分类标准以及专门为中小企业的专业资信机构,不利于中小企业内外部之间的信息流动。另一方面,目前对债权人或投资者的法律保护还不到位,抵押担保业务的法律制度框架不完整,而抵押担保是影响融资的重要因素。这些都阻碍了中小企业融资,降低资本配置效率。
3.3 金融市场服务不完善
现有金融市场中,我国中小企业主要依靠上市或银行借款的方式进行融资。由于上市门槛高,只有很少企业能够获得资金。而现有银行体系中,四大国有银行占据垄断地位,其贷款审批流程模式化,主要对“硬”信息进行评价,但是对中小企业进行评价主要利用“软”信息,而有“软”信息处理优势的中小银行处于弱势,给中小企业的支持非常有限,因此银行借款这条融资渠道也不顺畅。此外,政府“有形之手”对市场影响大,非正规的融资渠道受到很多限制,加剧融资难问题。
4、相关建议
4.1 提升自身企业实力
企业实力的好坏是影响资本流入的关键。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公司治理、优化资本配置,树立良好信誉与规范意识,引进专业人才,提升自身竞争力,吸引投资者及债务人的资本流入企业,帮助企业发展壮大,创造良好的经营业绩,有能力按时足量支付资本报酬,进一步增强投资吸引力,实现良性循环。
4.2 完善信用体系与法律制度
政府应该规范中小企业信息披露,推进中小企业征信网络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各部门企业信息共享,提升企业透明度。此外,应当结合各方专业力量制定一套信用分类体系,助力“优胜劣汰”竞争机制,让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实现资本效用最大化。完善抵押担保相关法律,推进除土地、房屋以外的资产抵押制度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资产特点,有利于保护债权人、债务人双方利益,为企业融资铺平道路。
4.3 推进金融服务市场化、多样化
政府应该尽量减少“有形之手”对市场的影响,实现金融服务市场化,也有利于金融服务的创新与多样化,拓宽融资渠道。推动国有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同时也应利用好中小银行与地方银行处理企业“软”信息的优势,尽量发挥其与企业间关系型贷款的优点,鼓励地方银行或中小银行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信贷业务,实现银企双赢。新兴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对解决融资难问题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应在完善相关法律、控制风险的同时,大力引导和支持其发展成熟。
参考文献
[1]吕劲松.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2]何玉芬.互联网金融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分析——兼与传统金融的比较[J].会计之友,2018(06):66-71.
[3]李杨,杨思群. 银行与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 上海金融,2001(10):4-6.
[4]尹杞月. 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
[5]董希淼. 缓解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应综合施策[N]. 证券日报,2018-06-30(A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