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财经大学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810421002
摘 要: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礼仪之邦”,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形成了一般意义上的国家行为体系与国际体系,诸侯国间频繁的交往促成了中国早期的外交礼仪和规范的产生。而茶作为中国文化特色的承载体,从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到今天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经济之路,是中国向外展示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亦承担着连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世界多元文化的桥梁。传统茶礼以其蕴含的“清静和美”文化内涵,在中国新时代的公共外交中,茶多次作为国礼被赠送给外国元首政要,茶叙外交已经成为搭建外交途径的有效桥梁。
关键词:传统茶礼;茶叙外交;和合静美;外交礼仪
引论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伐越迈越大,近几年的外交场合中,有这样一个现象——“凡有国事,必先茶事。凡遇国宾,必有茶师。凡需国礼,必赠茶礼”,从1949年第一代国家领导人带着茶叶等农副产品作为礼品走出国门,探路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建,到2016年的二十国元首齐聚杭州,共享东方文明与中国文化,再到2018年十余次的茶叙外交佳话。69年来,茶作为中国的象征,在文化与文明的认同之路上,从容地浸润出一片独特的、和谐芳香的、大国风范的杯中绿阴。[1] 茶叶外交渐成趋势,常态化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综合已有文献以及相关新闻的基础上将探讨中国茶如何以她独特的魅力,在国际外交礼仪上演绎中国特色,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
1、茶为国礼的历史背景
其实“茶叶外交”并不是今天的独创,翻开历史,茶叶优雅的身影随处可见。茶为国饮,传承数千年的礼仪文化传统在茶的本身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以茶会友,向来是我们民族的一个优良传统。
漫漫历史长河之中,茶叶就因其“必需品”的价值而被用作战略物资,屡屡受到历代皇帝的重视,在外交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世说新语》早有记载,晋武帝时以茶和果品为宴,招待宾客,以示俭节之风。在宋代,茶叶跟战马息息相关,著名的丝绸之路是中西方贸易的桥梁,在丝路上运输的主要货品丝绸、棉布、茶叶和瓷器都是中原地区的特产。茶叶,无疑比其他物品更适合承担交换战马的功能。更重要的是,茶叶是中原文明独有的作物。北方少数民族地区完全不适合茶叶的生长。于是,茶叶变成了中原王朝用来化解或控制北方游牧民族的武器。[2] 唐以来,名人雅士更是常以茶宴、茶会来请宾朋好友,唐诗中就有许多记叙和吟咏茶宴、茶会的诗作。唐代还有互赠名茶的社交方式。白居易的妻舅杨慕巢、杨虞卿、杨汉公兄弟都曾从不同地区给白居易寄好茶。宋代有一种茶会,是在太学中举行的,轮日聚集饮茶。这可能就是今日茶话会的肇端。近人也多有以茶会友的。诗人柳亚子与毛泽东“饮茶粤海”一杯清茶坦诚相见,三十一年萦怀难忘,彼此情真谊隆。[3]
2、茶为国礼的时代表现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茶礼作为国家间交往规范的外交礼仪获得了更为广泛和深入的认可,这是中国外交史中的重要成就,也是世界外交史中的宝贵财富,具有历史和现实价值,值得我们珍视和总结。
中国作为茶叶的原产地,茶叶产量堪称世界之最,逐渐从茶叶大国迈向茶叶强国,饮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更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建国以来,传统茶礼在外交方面起到了让世界感知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1949年12月,新中国宣告成立后不久,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在为斯大林准备的礼品中,除景德镇的陶瓷等外,其中就准备了茶。这些精心挑选的礼品,意在真实反映当时的中国国情。这次出访,被称作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重建之行。1971年7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总理将传递友好讯息的茶作为礼物送给他。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进行了举世瞩目的中美破冰之旅,毛泽东主席再次将茶叶作为礼物送给他。此后中美建交之门打开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全世界共同见证了巨幅画卷中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青瓷与“茶”。这是中国最为广泛的一次世界认知,也是世界认知中国的新起点。
习近平同志作为国家主席,更是将茶的外交属性发挥到极致,一直以茶饮作为外交待客重要的礼仪;他也一直在弘扬茶文化上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与他国首脑的茶叙外交活动更是频上热点:在俄罗斯谈及“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激情论述“茶之友谊”……在这些重要的历史节点,我们都看到了茶优雅的身影。这一系列的动作都表明,党和国家领导人越来越重视茶外交,越来越重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在公共外交场合的运用。
3、茶为国礼的文化内涵
茶,是我们的国饮,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和品位。茶叙外交不仅是一种外交礼仪,更是一种几千年来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中国茶在更大的舞台上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茶“和”天下 。“和”,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亦是中华茶文化的精髓与核心。“和”也是最能突出中化茶文化灵魂、涵盖中华茶文化精神的文字。一盏茶、一茶席,就可以聚合不同国家、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信仰的人。茶和天下,和而不同,茶早已成为“和平之饮”,茶是和平、友谊、合作的纽带,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中国形象,茶是中国献给世界最好的礼物。
茶“礼”天下。客来敬茶、以茶会友、以茶睦邻、以茶赠友。在外交外事活动中,茶叙大有学问,相对于谈判桌子上正规场合的外交,茶叙会相对轻松,交流会更加深入,喝茶聊天是领导人之间小范围的接触,往往是增进了解和信任的有效手段,对两国增进互信和合作大有裨益。也许正是如此,所以我们几乎每次都能看到习主席在外交外事活动中的茶叙。
茶“兴”天下。中国茶文化是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长期实践生活中的积累,它属于中国人民,同时又属于全世界。翻开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国茶文化在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以至西欧、北美、中东、非洲等世界各地生根开花。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实际上就是发展中华民族与世界人民的友谊。中国茶文化的传播,实际上就是把中国的礼仪、智慧、奉献给世界人民。[5] 回眸过去,在这片温婉明朗的茶之绿荫背后,是坚实的根基、繁茂的枝丫。立足当下,通过茶叶外交,我们收获的,是东方文明的感召,是中国文化的认同。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茶文化,为我国“清静和美”的大国风范增光添彩,在文明的感召与文化的认同中共享荣耀……
参考文献
[1]孙吉胜.传统文化与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话语体系构建[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7,34(04):1-31.
[2]张细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N].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2017-06-13(010).
[3]杨荣国. “一带一路”公共外交战略研究[D].兰州大学,2017.
[4]王红英.传统文化与习近平“和合”外交思想[J].人民论坛,2016(02):172-174.
[5]岳文典. 公共外交视阈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分析[D].中共中央党校,2014.
[6]陈思宁.浅谈“和文化”的现代意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和文化的结合[J].改革与开放,2011(02):196.
[7]何秀雯. 传统戏剧交流在中国文化外交中的作用[D].复旦大学,2010.
[8]李爱兰. 传统“和”文化与我国和平外交政策之建构[D].湖南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