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构建智慧激趣课堂,促进音乐快乐教学

构建智慧激趣课堂,促进音乐快乐教学

作 者: 1.牛金磊 2.常 萌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快乐是产生兴趣的重要因素,要使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就要使学生学得快乐,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创设出快乐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兴奋的状态下自觉地学习。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育是一种教起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音乐是人生快乐的源泉之一,“乐”(音乐)即“乐”(快乐),音乐教学要给学生创造快乐,让学生带着快乐走进课堂,让学生带着快乐学习音乐,使学习音乐带给每一位学生快乐。因此,我们音乐教研组以我校提出的智慧激趣课堂为方向,全面落实音乐课“快乐教学”。
        智慧激趣课堂体现三个时段,即:课前激趣、课中激趣和课后激趣,我们音乐学科提出的“六环节”教学(激趣导入、点拨探究、学习新知、课堂创编展示、拓展延伸、德育渗透)基本与之吻合。激趣导入就是课前激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创编展示就是课中激趣,让学生在表演唱中找到乐趣;拓展延伸就是课后激趣,可以让学生根据歌曲旋律进行歌词创编,在课下继续传唱。
        我结合音乐课教学,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谈一下音乐快乐教学。
        一、教师快乐的传授,学生快乐的接受
        利用教材中的各种快乐因素,通过唱、听、写、奏、演、合作、参与等多种途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进入意境,使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地学习。教师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而且要放下架子,与学生共同参与教学,同唱、同跳、同表演,培养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之顺利地完成由感性到理性的飞跃。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课跳起来,不论是欣赏曲还是歌曲教学,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创编表演能力,学会《我和提琴》这首歌曲后,我让学生根据歌曲三拍子节奏来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开始学生都无从下手,这时我即兴给同学生跳了一段三拍子舞蹈,学生的热情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于是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大胆进行创编,每个小组都踊跃展示。因此说,教师快乐的教,才能激发学生快乐的学。
        二、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创设快乐的学习氛围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教师的教诲。学生往往喜欢哪个老师,就喜欢他教的那门课。“因为有了你,我才爱学习。”这是每一位教师追求的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不爱学生莫为师”,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的观念,切实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用真情去温暖学生的心田:学生有了心事教师能了解,学生有了困难教师能帮助,学生有了喜悦教师能分享,学生有了进步教师能鼓励。教师对学生时时施以爱心,时时给予关心,这样当学生感到老师的真心关爱,使学生的情感满足时,学生就会以十倍的热情去爱戴和尊敬自己的老师,就会以十倍的信心和快乐投入学习。在音乐教学中,根据音乐课轻松、愉悦的特点,以“大胆说”为切入点,给学生充分表达情感的机会,想说就说、想唱就唱,有疑就问、有问必答,教师在课堂上经常使用一句话是:“大胆说出来吧,让我们共同来解决”。对学生各种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教师总是以鼓励支持的态度,调动全体学生共同讨论、合作解决,使得教师与学生、同学与同学之间越来越相互尊重和理解。因此,课堂上形成了一种友好、宽松的学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乐于畅所欲言了。例如:在执教《两只小象》一课时,教师以儿童化的语言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走到学生面前摸摸学生的头、给学生一个“你真棒的鼓励”、经常为学生竖起大拇指。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等等,反映出张老师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好朋友,学生也陶醉在亲密伙伴的友好、合作所带来的快乐中。
        三、发挥小组作用,倡导相互合作快乐的学习。
        合作式学习是一种共同的,开放的、包容的学习,要求学习小组成员共享目标和资源,共同参与任务,直接交流、相互依靠。
        在教学中,将学生六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完成某一设定目标,如讨论、创作、演唱、游戏、练习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学生在学习小组中比较容易克服羞怯感,产生集体荣誉感,从而变得主动和活跃,例如:在欣赏《荫中鸟》一课,让学生分成小组为鸟设计一个美好的家,有的小组在黑板上即兴创作,有的小组在图画纸上创作,有的小组用折纸的方式,有的同学把鸟的家安在森林里,有的设计在自己家的屋檐下,还有的把鸟的家设计在高楼上等,学生们在思维非常开阔,每个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献计献策,表演得异彩纷呈。
        四、不断给学生鼓励,并进行合理的评价。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评价时,他就会产生愉快、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在班级里,每个学生都是出色的,没有所谓的“差生”,教师要寻找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善于用鼓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豪感。在课堂中,我经常采用集体评价、小组评价、个别学生评价的方式,在了解学生对歌曲掌握情况的同时,给学生鼓励,激发学生自信心的建立。通过评价,我深刻认识到,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每一次所提出的问题或回答问题,都是建立自信心的良好时机。因此,在评价中精心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增强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三年级课堂中我设立了一个“歌曲擂台赛”环节,每学习一首歌曲我会在下节课的课前让学生展开比赛,每节课4个名额,通过师生共同评价评选出每节课的擂主。通过这种方式,让很多学生大胆走上来演唱,找到了自信同时收获了成功的喜悦。
        五、创设优美的课堂环境                 

        音乐教学环境的审美特点,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视觉环境的优美,二是听觉环境的优美。教师要把音乐教室布置得幽雅、艺术化,充满童趣和美感并富有音乐特点。设计各种与音乐有关的生动的卡通画、可爱的小动物及跳动的音符、拟人化的音乐记号贴在墙上,在钢琴上摆放精美的艺术画或一束美丽的花,并根据授课内容制作相应的教学道具放置在教室。让学生一进音乐教室就仿佛置身于美丽的童话世界,精神为之一振,欣喜之情油然而生,以喜悦的心情面对音乐课。
        六、以活动为载体进行趣味教学  
  音乐是“动”的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得重要条件。”小学阶段儿童天性活泼、热情,贪玩好动,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和模仿力强,善于用形体动作对音乐作出反应。“动”就是他们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的最直接、最喜爱的方式。  
  教学时要给学生创造“动”的机会,通过唱、听、写、奏、演等多种途径,调动学生手、眼、脑、口、耳、脚等多种器官参与,让音乐学习与游戏、律动、舞蹈、戏剧表演、绘画、乐器演奏等音乐活动有机结合,使教学活动形象化、游戏化、趣味化,让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