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探究供应链金融及区块链技术

探究供应链金融及区块链技术

作 者:刘 畅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 南昌 330013)

摘   要:供应链金融业务主要是提供给中小企业或小微企业综合的金融解决方案该业务在大陆虽然推行十多年但是因为供应链上的信息不完全透明所以制约了该业务的发展互联网企业利用互联网科技跨业进军金融市场冲击了传统金融市场业者而其中的区块链技术更是近年炒得沸沸扬扬。
关键词:供应链金融;区块链;应用

一、供应链金融简介
供应链金融强调的是上下游成员企业相互竞争与相互协作的特殊关系,换言之谁有竞 争优势谁有话语权,谁来制定交易条件与习惯,而特殊关系则是从最初级的原物料经过加工制造运送到最终消费者整个链条形成了该行业特性在此种情形下金融机构了解上 下游议价能力与行业交易特性经过风险评量提供综合化、多样化和客制化的金融产品 或服务满足链条上成员企业金融需求的解决方案。
当今的供应链金融3. 0模式以三流合一平台为核心,供应链融3. 0是以平台为核心整合商流、物流、资金流成为三流合一的信息平台,银行握有供应链条上所有成员企业的交易信息,以互联网 + 的思维模式鼓舞了银行不断的创新或改革商业模式打破了二八定律让银行瞄准着80 %的中小客层,由于有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支持可以大幅的降低银行操作成本与风险管控成本。
二、区域链科技简介
20巧年BIM研究报告,提出全球投资在科技金融的金额从2008年的9亿美金,到2013年成长3倍多到30亿美金,且预估至2018年全球投资在金融科技的金额将超过80亿美金,探究其背后快速成长的动能是什么呢?是因为在互联网、物联网推波助澜下,人与人、人与物和物与物皆相连在一起,引发企业不断的创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而万物相连也打破传统商业模式或交易模式的藩篱,企业跨业竞争已经成为新常态。互联网企业利用云计算、移动技术、大数据分析技术、社群技术和区块链技术,跨业进人银行业与传统商业银行竞争,且侵蚀商业银行的市场,因此,银行业也纷纷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在金融科技研发上,企图以此抵挡互联网企业的冲击,期望金融科技可以带来产品创新机遇与更好的管控风险,借此增加其竞争力。
有学者、专家认为区块链技术会颠覆传统银行的业务,那什么是区块链( BlockChain )区块链技术形成的基础是因为互联网普及化和电脑运算能力的大幅度提高,这两点给区块链基于网路分布运算的“去中心化数据存储技术”提供所需的带宽和运算能力支持。从底层通讯层看,区块链是在点对点网络中通过广播在网络节点之间进行交易记录更新,而各网络节点各自完整的存储交易记录备份。从协议和应用层面上,不同的开发者可以根据自己所需求的应用场景,自行定义交易记录所包含的内容、新区块产的条件和加解密算法等等。在最终用户看来,区块链是一个带有时间戳的账务记录系统,具有公开、透明、可信、历史记录不可更改等特点,因为具有这些特点,使得区块链技术非常适合作为金融交易的辅助工具。也正因为如此,比特币才被选为区块链技术的第一个正式应用并获得巨大成功。所以中国人民银行美洲代表处宋湘燕、黄珊称区块链通俗地说就是一个公开的分布式账簿系统。而区块链3.0是超越货币、金融市场以外的应用,特别是政府、科学、健康、文化和艺术上。
三、供应链金融的瓶颈
授信对象的局限性。由于全国征信系统尚不完备,供应链上的中小或小微企业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无法直接对其授信,因此银行授信是依托着核心企业的信用,不论是核心企业对上游供应商的最终付款责任,或是对其下游经销商的担保责任或调节销售,皆以核心企业的信用为杠杆衍生出来的授信。银行除了需要核心企业配合外,银行也只能局限于核心企业的一级供应商或一级经销商(即与核心企业直接签约的供应商与经销商),至于二级以上的供应商与经销商,则因为与核心企业无直接采购或销售合约,所以银行无法提供融资需求。
科技整合的局限性。核心企业虽能满足银行单独授信的标准,但其自身的科技系统,是否能将供应链条上的上、下游成员企业交易讯息整合一起,使得链上的采购信息与销售信息透明且可信赖,这决定了银行是否获得对称的信息而支持对上下游成员企业的授信。另外,交易信息的真伪如何验证?交易信息是否被篡改等等问题也制约着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
四、运用区块链打通供应链金融瓶颈
基于风险管理的考虑,银行仅愿对核心企业有应收账款义务的上游供应商(一级供应商)提供保理业务(应收账款融资)或是对其直接下游经销商(一级经销商)提供预付款融资或存货融资,因为银行信赖核心企业的控货能力或是调节销售能力。反之,除了一级供应商或经销商外,银行一般不愿直接授信。另外,在金融实际操作上,银行非常关注应收账款债权“转让通知”的法律效力,所以都会要求一级供应商或核心企业签回“债权转让同意书”,如果一级供应商或核心企业无法签回,也会造成银行不愿授信。
若银行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开发一个供应链金融“智能保理”业务应用系统,提供给所有供应链上的成员企业使用,二级供应商利用“智能保理”系统将开给一级供应商的发票上记载着该应收账款已转让给某银行的编码(编码A),发布在区块链上,一级供应商在此发票纪录上添加其他必要的编码(编码B)之后连同原转让信息变成编码A+B,再发布在区块链上。依合同法第79条和第80条规定,此智能发票已达到债权转让法律通知的效果,核心企业当货款到期时依法应直接将款项付给银行(如下图)。此外,银行也可以利用智能保理系统追溯每个节点的交易,勾画出可视性的交易全流程图,所以区块链技术为推广供应链金融“保理”业务到核心企业的二级以上的供应商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周立群,李智华.区块链在供应链金融的应用[J].信息系统工程,2016(07):49-51.
[2]张衍斌.区块链引领电子商务新变革[J].当代经济管理,2017,39(10):14-22.
[3] 李岩玉.金融科技对商业银行影响[J].中国金融,2017(17):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