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

作 者:胡阳林 (陕西省商南县鹿城中学 726300)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多媒体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师的教育教学中,它能够集图片、动画、声音、文字于一体,同时它的直观性、新颖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强,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能够有效地提高语文课的质量和效率。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感受:
  一、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语文课堂的兴趣
  俗语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由此可见,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显得尤为重要,要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多媒体显然比其他方式来得更直接、更有效。譬如,如在讲《再别康桥》时,开始学生觉得这首诗平白如话,没什么意思。于是我做了这样的一个课件:一般离别诗告别的是人,这首诗告别的却不是人,是“西边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执手相看泪眼”或寒暄叮咛的俗套,给人清新飘逸之感,为离别创造了一种特殊的气氛。我分别使用了这样的图片:云彩、金柳、柔波、青荇、青草、星辉等自然物,创造出一种清新优美的意境,我分别为每一节诗设计两三个画面,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树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画播放出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幅画面都变成了动态的画面,给人以立体感……学生在教师师的引导下,倘徉神游于这个广阔的审美空间,尽情地领略这首诗的神韵妙境,充分地品味这首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的特征。 
  二、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利于增大语文课堂内容及信息的容量 
  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多媒体计算机的运用增多了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了单位时间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增加了课堂的密度。例如在《桃花源记》的教学中,我使用自己用ppt做的课件,在一阵悦耳的牧笛声中,一张张优美的桃花林图片从屏幕飘出来中,随之出现作者的头像与简介,使学生在对作者的形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然后教师再补充作者的有关情况,使学生对作者有更深的认识。随着头像与文字的逐渐隐去,屏幕上出现几幅小画,以渔人行踪为顺序,从他逢桃花林并入桃花源起,以他出桃花源、再寻未果而告终,有渔人眼中看到的桃花源的风貌,与桃花源中人的对话,桃花源中人对他们款待,他们的来历和生活情景等等,在使用时可让学生边欣赏画面,边聆听课件中的范读,然后再让学生跟读。通过多媒体的强大功能,将文字、图像、声音等信息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拓宽了信息传递的渠道,增大了课堂的语文信息容量。
  实践证明,使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讲堂为学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吸引学生参加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