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浅谈跨栏跑训练与教学的一些体会

浅谈跨栏跑训练与教学的一些体会

作 者:郑 丽 (江西省上饶市体育学校 334000)

      一、 起跑到第一栏的疾跑
      起跑至第一栏既要发挥速度,又要做好过第一栏的准备,因为这段距离是固定的如:(男子110米栏的起跑线到第一栏的距离是13.73米,女子100米栏是13米)等等,所以技术上和短跑的疾跑有不同的要求,主要是起跑后每步步长增大较快,上体的前倾略高于短跑,身体的抬起也比短跑要早些、快些。
      二、 过栏技术动作与腿、手的配合
      1.过栏(跨栏跑)技术是腿和两臂的配合下完成跨越栏架的动作,积极的着地是取得栏间步跑的有利姿势。过栏技术的好坏取决于起跨腿的蹬踏,起跨到后蹬结束这一瞬间,应积极的提位到高抬的位置上,这也是栏间步的第一步,第一步是为第二、三步打好基础。起跨效果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过栏技术的快慢,栏间的第一步对完成起落有直接影响。
      2.起跨动作的从起跨腿用前脚掌积极着地开始的当起跨腿着地后,随着身体重心的前移摆动腿积极向前上方摆动,膝关节放松,小腿顺惯性与大腿形成折叠,以便缩小摆动半径,加大摆速,同进摆动腿异侧臂迅速蹬伸,当身体重心移过垂直部位后,起跨腿迅速蹬伸,在后蹬结束瞬间,髋、膝、踝三关节充分蹬直,两肩正对前方,上体与起跨腿基本在一条斜线上,借助平跑的冲力和两腿的快速蹬摆,使髋关节及整个身体重心向前迅速移动,形成向栏进攻的动作,攻栏时一般为65至70度左右。
      三、过栏后的栏间步跑
      1、过栏后的栏间步跑同短跑的技术动作基本上相同,要用前脚掌跑完栏间步,跑到时间应轻松富有弹性,身体重心高些,频率快,直线跑,同上体应保持适宜的前倾,栏间步一般用三步跑完,但有的是四步的左右脚过栏,有的是五步,用五步完成的一般是初学者。
      2.如栏间第一步太小,会使第二、第三步跑起来更吃力,迫使形成跳步,从面破坏栏间的节奏。栏间跑步的大是有变化的,但跑速又基本上均匀,因为栏间距离和步数是固定的,各步长也相对稳定。
      四、跨越全程
      1.跨越全程总的要求是要合理的过栏技术和快速的栏间跑,这栏才能提高全程跑的成绩。在一般情况下,跨过第二第三栏即能发挥出较高的跑速,平稳跨过每一个栏架,顺利的跑完全程。
      2.全程跑要始终保持高度,跨越最后二、三个栏时,更要以顽强的意志动员全部力量完成动作,要注意加强蹬地,适当加大上体前倾,最后一栏的下栏着地应积极主动,以便更快地转入终点的冲刺跑,下栏后要加快步子频率,用较大的步幅配合强有力的摆臂同短跑冲刺一样冲向终点。
      五、跑栏教育学中易犯错误与纠正
      跨栏跑可培养学生(运动员)勇敢、顽强、果敢、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在跨栏跑的教学过程中,常以直道栏教学为主,弯道栏为辅。在学习跨栏跑时,首先应会跨栏步的技术,在此基础上要把跨栏步与栏间跑相结合的技术动作作为重点。同时,应把跨栏跑的各部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跨栏跑。
易犯错误与纠正方法。
      1. 开始学习跨栏时,经常出现“跳栏”或绕栏而过的现象。
      产生原因:常由于思想怕碰栏后摔或因起跨点太近。纠正方法:首先加强思想教育,启发学生(运动员)同时可用皮筋竹竽代替栏架进行练习,起跨点太近,可划出1.60米到1.80米的起跨点让学生(运动员)踏准起跨点。
      2. 在跨越栏架时,常出现下栏后停顿。
      产生原因:上体前倾不够,身体重心留在后面,摆动腿下压不积极。纠正方法:反复练习徒手摆动腿积极下压以及其字摆动腿的专门练习,过栏时加大身体前倾角度和手臂积极前伸构一标志物。
      3.下栏第一步太小。
      产生原因:起跨腿向前提拉不够,落地太快。有时起跨腿收起过早,产生停顿,髋向前送不够,髋关节灵活性差。纠正方法:①可划出第一步标记点,让学生(运动员)踏上标记点;②教师站在第一步附步,做一标物让学生(运动员)向前提拉起跨腿时,用膝盖碰交织物;加强髋关节灵活性练习。
      在跨栏跑的技术动作教学中,由于跨栏跑项目的器材特点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是很正常的,技术难度都是产生恐惧心理的重要因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人而异,有效地预防和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