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教学改革如火如荼,农村教学也不甘寂寞,各地纷纷进城学习取经,教师们可谓忙得不亦乐乎,教育主管部门也在积极倡导,各种教学比武也精彩纷呈。然而一段时间下来,笔者发现很多改革雷声大雨点小,叫得多做得少。很多完全是应付上面的检查,检查来上改革的模式,检查完了还是照旧应试课堂。学生成了教育改革最大受害者,他们学习失去了方向,不知所措。笔者在农村教学十余载,经历很多次改革,觉得当下农村改革困境重重,乱象纷呈。现将自己的一点看法和主张述诸笔端,与大家交流。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学改革;困境;方向
1、当前改革的困境
1.1生搬硬套城里模式,没有重视农村的实际情况
城乡不仅经济上差距大,文化上差距更大。过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城里的发展,忽视了乡里学校的建设。城乡教育严重失衡,城乡教育的差距不断拉大,教育改革都是从上而下,乡里的学校都是学习城里的教学模式。然而我们实际上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群体的学生,成绩好点学生都在城里的“名牌”学校,成绩一般或差点的都在农村。适合城里学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不一定适合农村的学生,而我们的改革都是同样的模式,农村的老师大多是照搬城里的教学方法。农村的学生上课很“受伤”,分组讨论他们大多是不知所措,回答问题都是勉强举手,特别是语文课,由于学生知识面窄,资料又少,导学案他们还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上课完全是为了完成老师的所谓导学案,生怕老师要求的他们不会,哪里有自己的独特感受和领悟?
1.2农村学校生源锐减,教师老化,教研工作难以持续开展
现在农村学校人数不断减少老师只退不增,有些乡镇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没有所谓教研组,一个人怎么讨论研究,更谈不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加上老师年龄老化,很多教师不愿学习,更谈不上转变教学理念和方法。还有些偏远的村小,只有一个教师,学生两个年级只有十几个人,教学改革基本是空白。即使有所谓的改革,也是昙花一现。
1.3教风学风浮躁
教师待遇不高,很多农村教师都是半边户,仅靠工资生活,经济拮据。很多教师不得不一边上课,一边带做农活。极大影响教师学习深造。有些教师不得不做第二产业。或多或少的影响他们学习时间,使他们无法安心从事教学,更谈不上教改。农村的学生大多是留守儿童,长时间的缺乏家庭教育,缺少亲情,使他们在心理上,感情上感到不安,在家与爷爷奶奶没有共同个语言,特别是每逢节假日,别人时合家团圆,而他们却要饱受相思之苦。这些情绪不可避免的带到学习上,课堂中来,教学改革要得到他们的支持很难。
1.4教改投入不够,教学条件落后
虽然这几年农村教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是要适应现在教学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还远远不够。首先是农村学校没有专门的教改经费,教改还停留在形式上,一个学期上几堂公开课就是改革吗?我想不是。其次是教学硬件落后,图书室大多是学生的读物,电脑还不够普及,很多教师没机会碰电脑,多媒体教室大多是大门紧闭,还怕弄坏,大多教师根本不会用。教师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
2、发展方向
2.1制定切实有效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所谓学校发展定位,指确定学校发展的、与众不同的竞争优势及与此相联系的在百姓心中的地位,以此使公众理解和正确识别某学校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特征。目前,我们不少农村中小学学校发展定位存在严重误区;一是盲目借鉴。通过一两次的外出考察学习,通过完全照搬别人的做法,到头来只落个形似神离。二是疲于应付。不少学校为了应付上级特色学校创建检查,挑选了少部分的学生成立了乐器班、舞蹈班等,每天活动课吹吹打打就认为是艺术特色学校。
实践证明,学校有什么样的办学思路,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速度。有目标才会有动力。我们应该找准自己学校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进一步完善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为今后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学校打下良好的基础。
2.2加强规范学校管理
在学校诸多的管理对象中,都是以人的管理为中心。科学、有效的民主管理制度,可以减少学校工作上的客观随机性和主观随意性,去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校各项工作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也是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有利于国家课程计划的全面落实,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努力做好教科研工作
教育科研水平是一个教师、乃至一所学校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似荼地开展的今天,教育科研正在日益凸显他的重要作用。如何把我们的教师培养成研究型的教师?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如何提高教科研的实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大量的事实说明,办学不能仅靠经验和意志。农村小学可以脚踏实地地参与搞些不盲目求大,但求有实效的调查研究、专题探讨、经验总结等课题的研究学习方法和途径,为走出一条靠教研兴教,科研兴校的新路子备好后劲。
2.4彰显自己的特色
特色学校建设的核心在于我们的校长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不管是何种内容和形式的教育特色,其内部必然蕴涵着一定的教育思想,这种思想是特色建设者的思想,是学校主要领导办学经验的集中体验,也是广大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这种教育思想是学校教育特色的核心,是特色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有自己的办学特色完全可以成为学校的一个亮点招牌。受此启发,一手抓基础,一手创特色;以基础兴校、以特色强校,完全可以作为乡村学校深化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农村学校应该根据当地实际或学校教师现有优势,选择特色办学的突破口,以提高特色办学的成功率,提高特色办学的可示范性和可推广性。
结束语
当然,每项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农村学校的教学改革也不例外,可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困难要大得多。但是不能因为有困难就不改,也不能要改而乱改。作为一名农村学校管理者,我将一如既往的关注农村教学的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
参考文献
[1] 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问题研究[D]. 周洪新.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标准研究[D]. 张传萍.华中科技大学 2012 .
[3]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困境及对策[J]. 龚云昌. 教师. 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