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课改早已经开始,在课改背景下,现阶段的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以培养学生的物理观念和应用、科学探究和交流、科学思维和创新、科学态度和责任。这几大核心素养为目标。但是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笔者认为最根本的还是应该坚持以生为本,以兴趣为基点,突出教学的生活性,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性,增强学生的体验感,如此以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新课改;有效教学
绪论
高中物理沪教版一开篇即是强调的“激动人心的万千体验”,可见体验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性。正如“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识源于生活和体验。因此要想高中物理教学真正符合新课改教学要求,我们就必然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体验。下面,笔者就此谈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点尝试:
1、以兴趣为基点,创设物理教学情境
新课改后,物理教学的时效性改变不多很大程度就是因为学生缺乏物理学习兴趣,因此,提高学生的兴趣就成为高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了,教师必须结合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不断创设问题情景,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
例如,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实际情景:输送带送物、刹车滑行、跳水运动、荡千秋、原子弹爆炸等,将这些真实的实际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如:摩擦力问题、匀减速问题、竖直上抛问题、单摆问题、核裂变问题等,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自然——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能力。
2、以体验为主,优化物理实验教学
高中物理教学涉及到许多物理实验活动。然而,由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如果物理实验的设计过于专业化,如示波器、阴极射线管、气垫导轨演示仪等专业仪器用于实验教学时,不仅无形中给学生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认为物理实验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而且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距太远,从而降低了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尽量积极设计生活化的物理实验,通过广泛采用生活中常见的道具如电流表、硬币、弹簧、放大镜、电子称等用于实验,以增加物理实验中的生活体验,并更好的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
如,《摩擦力》教学,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橡皮筋、木板和黑板刷演示静摩擦力的方向与大小;《超重和失重》教学,可利用塑料袋装水实验来演示失重现象;《光的折射》教学,可利用竹筷和碗演示水下光的折射现象;《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教学,可利用自行车内胎中间挂水桶,来演示合力与分力以及夹角之间的关系。通过教学中广泛开展这些生活化的物理实验,不仅更容易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而且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过程当中,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启发学生随时利用生活中的物品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探索。更重要的是在实验的探究中,也逐步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责任。
3、以共同发展为本,优化小组探究学习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都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但是其各项能力仍然尚未完全成熟,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的核心素养发展将受到严重的束缚,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式教学,让学生共同讨论物理问题,在讨论中,学生的思维将发生碰撞,继而有可能产生新的想法,这对学生科学素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在探究闭合电路欧姆定的教学中,有学生提出电源电压在工作的过程中是不变的,而在实验观察后,学生会发现输出电压是要明显低于电源电压的,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对这一问题的原因展开探讨,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最终得出正确的答案。通过这样的小学合作探究,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同时也能够有效的和同学保持交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合作能力,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品质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4、以学以致用为落脚点,优化物理课后作业
课后的作业布置是学生的知识巩固和延伸,教师应该精心设计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作业,在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以“摩擦力”教学为例,教师可以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试着分析其原理,然后制成统计数据,充实自己的学习成果。对于课后作业,笔者认为最应该从生活出发,尽可能结合教学内容,设置一些具有生活实践价值的物理作业,以此来提高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并且学生在完成物理作业的同时也是知识被运用的过程,学生能够发现物理知识的生活价值,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当然,教学方法也是与时俱进的,生活在信息时代的我们,还必须加强资源的整合利用,应当积极开展知识拓展式教学,利用网络寻找优质的教学资源,通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式将知识点展示出来,丰富课堂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对每堂课的有效性进行反思,考虑在教学环节中哪些活动是有效的,哪些活动是无效的,找出问题之所在,从而更加从容地开展今后的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在学习过程中持续地发展,继而推动物理教学高效有序地展开。
小结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难免一路困惑,但我们不能悲观,更应该看到了希望,相信一切都会逐步完善起来。作为新课改的实施者,应该积极地行动起来,在改革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进,坚定不移地实施高中新课程,为高中物理新课程的顺利实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以上仅是笔者个人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之谈,望能于大家共勉。
参考文献
[1]叶小兵.新课改背景下有关物理教学的尝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2).
[2]胡丽娜.高中物理新课改之我见[J].新课程学习:中,2011(7).
[3]安忠,刘炳升.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