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中年级的作文起步教学尤为重要。本文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基点,立足教材,结合中年级学段学生的客观实际,通过仿写、续写、自由写、开展多元化的评讲活动等方面的指导,以期在教学过程当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语文;作文;教学
习作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也是一大难点。而中年级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作文教学当中是个转折点,它是低年级看图写话的延续,是高年级作文写作的准备。本文试图在作文教学当中,以《语文课程标准》为导向,以教材为依托,注重学生年龄段的特征,尝试总结中年级作文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年级的写作要求: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 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 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课标给我们的习作教学指明了方面,《课程标准》对本学段习作要求,明确说到要重视学生的习作兴趣和自信心,重视学生修改能力的训练,不可过于求全责备,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则可。重视习作的自由表达。运用积累,习练语言表达能力。结合中年段习作教材来看,教材的编写充分贴合课标的要求:人教版的教材(中年级上册)对习作安排了两条主线,一是在每个语文园地当中安排习作,全册共有8次。二是结合课文的内容,在课后练习题当中,适时安排小练笔。在每组语文园地中,安排的习作都和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息息相关。整册语文园地的习作类型兼顾写实和写想像,如写实的有课余生活、写熟悉人的一件事等;写想像,如教材要求的编童话故事。让学生自由表达,不拘泥于形式,把作文写清楚。教材的习作给一个范围,学生可以在其中自由发挥。比如写课余生活,教材指出:“可以写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这样,学生就有更大的表达空间,同时也能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来写,增加学生的写作兴趣。此外,语文园地的写作,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与展示,强调引导学生修改自己习作的重要性。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刚刚走上写作的道路,学生的写作还不够成熟,在很多方面需要鼓励和指导。在作文教学当中,笔者以《课程标准》为方向,以教材为依托,以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有意识地尝试。
仿写。从课文中挖掘话题,仿写句子,丰富训练。中年级的写作水平不理想,写作的时候不知如何去表达。这就需要练习句子的表达,课文当中有很多优美的句子,在讲解的过程当中,可以拓展思维,要求学生以此话题仿写句子。比如《听听,秋的声音》,可以围绕秋天这个话题,仿写课文的句子;《花钟》不同时间不同花开放的状态,仿写其他花种的开放。同时,可以仿写课文中的结构,比如《我们的民族小学》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在这一语文园地习作当中,就可以用这种结构来写此作文。《秋天的雨》是总分结构,学生也可以仿写这种结构。除了课文之外,让学生模仿与本节作文类似的文章,笔者先作分析,再让学生模仿句子,模仿结构。通过不断的练习,学生对语言的敏感程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学生作文中的句子短小但却有了更多句式的变化。
续写。续写是对阅读教学的延续和升华。阅读文章结尾往往留有想像的空间,意犹未尽时,正是训练学生写作的好时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住这些契机,让学生多写随感。如何利用阅读课文进行续写,处理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有些课文的结尾留下悬念,教学这类课文到时候,首先让学生展开想像,当堂说一说,师生评一评,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结局写一写。中年级学生的想像力很丰富,激发他们的想像力为学生营造写作的欲望十分关键。如笔者在教学《风筝》时,让学生续写《风筝》,有个学生提笔写到“风筝没有找到”,我想他一定是写一个失望的结局吧,一定是写文中那些放风筝的孩子的不愉快吧。可是这位学生可不是这样写的,他继续写到,虽然没有找到风筝,但风筝被其他孩子捡到了,这“幸福鸟”把幸福带给了捡到他的孩子,感情基调顿时阳光化,把幸福带给他人,积极向上。又如,有一个同学通过想像这样写道“风筝找到了,可是风筝挂在树梢,一不小心,孩子们把风筝弄坏了”,看到这里,我也感觉很伤心,可是他继续写到“这时候他们碰到了一位裁缝(会修风筝),就上去问好,寻求帮助,最后修好了风筝,他们又开始开开心心地放风筝了”。这些孩子的想像力往往超乎老师的想像,他们的奇思妙想天马行空,往往给我们很多意外。拾起并且保护这些意外是我们的责任,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给予学生平台,让他们有平台展开他们想像的翅膀,在自由的想像空间任意遨游。教师也要善于发现学生普通的句子里不普通的字眼,重视学生对语言,对思想的敏感度的培养。
自由写。自由写是没有任何限制的写吗?不是的。《语文课程标准》“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像”,“不拘形式”是不要过早给学生条条框框,他们把事情说清楚就达到了此学段的写作要求。学生刚从看图写话转到写作这一层次,刚开始难度很大,要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表达空间,允许他们自己安排写作的角度和结构。这样,他们才会有东西可写,写自己的感受,激发他们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但是自由写也不是毫无限制的,自由是相对的,强调自由写旨在让学生有东西写,写出自己的感受,激发写作兴趣和写作信心。自由犹如“我手写我心”,再把握分寸上,要老师加以引导。放任写是写不出“我心”的,把控过严就会迷失“我心”。教材的习作就把握的很好,每篇习作的要求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下可以自由发挥,如课余的生活的写作,主题写课余生活,在这一主题下,可以写有趣的事,高兴的事,或者自己愿意写的其他事,为我们教学提供了方向和载体。实际情况是,给了学生自由写,自由发挥,有些同学反而无从下手。三年级的学生他们解读习作要求的能力不理想。试卷“题目自拟”就是自由写作的体现,可是在测验的过程中,有些同学无从下手。这当然和学生阅读能力有关,但作为教学者,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习作,只要他们选择其中一个角度,把事情说清楚则可,保护孩子愿意自由写作的欲望,切不可以成人的眼光加以要求。
开展多元化的评讲活动。习作的评讲是对孩子辛苦写作劳作的一次丰收验收,教师可以在作文本中写上个性化的评语,中年段的习作点评可以适当放宽松要求。教师需要做的是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在接下来的讲评中,应当多挑几篇好的作文上课评讲,要求学生自己朗读,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加以完善,同时,其他同学边听边学习,也可以加以指正,活跃课堂氛围。在朗读的过程中,整体提高全班的写作水平。随后,在教师评讲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评、互评,在互相浏览他人的作文当中学习,学以致用。此外,习作讲评后教师可以把班上优秀的习作粘贴到教室里,鼓励学生效仿。
中年级的学生写作是个过渡期他们的写作在很多方面需要我们的指导。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正确、深入理解《语文课程标准》对此年段的要求,吃透教材,依托教材,结合学生的年龄段特征和教学案例,优化教学思路,才能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为高年级的习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夏家发主编.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2]张良军.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尝试[J].文化教育,2012.
[3]试谈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的语文作文[J].课堂经纬,2013.
[4]王铭.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