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从艺考生视角探高中语文教学重点

从艺考生视角探高中语文教学重点

作 者:陈 佳 (南宁市育才实验中学 530022)

摘   要:作为一名高考艺考生,你是否认为只要专业课过关了,文化课就可以轻松过关?其实,你必须知道,文化课也许是你更为“薄弱的环节”。毋庸置疑,很多艺术生在学习了一段艺术专业之后,长时间地不接触文化课,大脑当中已经没有文化课的概念了,进了文化课班听课,如听天书,如坠五云之里。而语文作为艺考生文化课的必考之一,你不得不重视!
关键词:高中语文;艺考生;文化课

前言
基于此,笔者认为,针对高中艺考生的语文教学应该是有重点、有突出的,它并不同与一般普通考生,因此,教学过程就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尤其是近年来,普通的高校艺术生录取不再是简单的一定的比例“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的综合,由高到低的录取学生,而是设置了一个文化课的成绩的分数线,也就是说,你的专业成绩在高,而文化课成绩没有过,你就上不了本科。很多重点艺术高校是要求单科语文、数学或外语成绩的。如中央美术学院、清华美院等。如中央美术学院一般专业要求单科语文80分,外语70分。
  所以,在认识到文化课成绩在高考中的重要性之后,我们就必须分析当前艺考生语文教学的问题在哪,重点又应该在哪。
1、艺术生语文学习的现况分析
  1.1语文基础薄弱
  艺术生生源质量普遍不乐观,学生入学的起点不高。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薄弱,语文素养不高,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他们往往更重视专业课程而相对轻视语文等文化课程的学习。同时大部分课余时间也被专业训练所占用,这就势必造成艺术生语文文化修养不够,个人整体素质不高的现状。
  1.2专业情结浓厚
  艺术学生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学习成绩不好,为了考上大学而去读艺术类。另一种情况是从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专业学习,大都非常热爱自己的专业,甚至认为“没有艺术就没有生命”。兴趣所至,他们必然把主要精力用来学习专业课。
  1.3认为学习语文无用
  很多学生片面地认为艺术类学生高考录取分数不高,学习语文等文化课是次要的任务,只要专业技能好,其它学科无所谓,甚至认为:“学习语文无用”,同时,不少家长也对文化科不重视。
  2、针对艺考生的高中语文教学重点分析
2.1了解艺术与语文的相通处,更好地把握语文课堂
语文教材中不少教材如诗歌、小说、散文、戏剧,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它的产生与艺术是相关联的。例如,美术是将文字通过形象变为具体的、实在的、物质、无声的图形。文学和艺术的关系是相通的。从表现手法而论,绘画讲究线条的勾勒,色彩、层次的变化,布局的得当,而文学作品不也有很多地方和它相同吗?文学中的所谓“白描”“工笔”不是直接移用了绘画艺术吗?人们的“诗情画意”之说,正说明两者的关系。同时,歌曲往往以词为基础谱写。既然艺术与文学不可分割,那么艺术之于语文教学,又何以能划出一条楚河汉界呢?因此,在语文学习中,特别是文章的写作特点(如谋篇布局、描写方法、修辞手法、意境等)时,适当选用一些其他艺术形式中的实例对照,课堂上教师只稍加点拨,可以收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功效。
如在讲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时,讲到了白描手法,我就让学生在黑板上把陶渊明诗中的“世外桃源”用“白描”手法勾勒出来,诗词上的“白描”与美术的“白描”手法相通,让艺术真正走进课堂,这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非常好。在这些不同的艺术领域之内,不仅存在着形式技巧上的相互借鉴,而且在文艺观念、哲学思维方面也有不少相通之处。只要稍加变通便可,学习起来就必定会事半功倍。长此以往,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便提高了欣赏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能力。
  2.2有效运用情境感受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对于艺术生,他们自律能力差,只有吸引他们的才会对此感兴趣,他们喜欢这样的课,并且也确确实实学到了知识,这不仅在于教师对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选择了一种适合的教学方法。“最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对于不同的教材内容、不同水平的班级和学生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才更能激发艺术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所以,笔者以为,针对艺考生的语文教学的另一个重点就是尽可能设置与艺术相关的语文情景。其实这不仅有利于提升艺考生的语文学习兴趣,也能够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上诗歌鉴赏课时,可以从《东风破》、《断桥残雪》、《清明雨下》这些流行歌曲的古典开始,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习的效果很好。同时,也用与教学相关处的视频,领略古典诗词的美,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语文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化“压力”为“魅力”,就可逐渐消除学生学习语文的消极心理,从而走向积极的道路。
2.3艺术鉴赏促进文学写作,提高学生想象力
艺考生他们通常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针对此,我们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让艺考生的想象力成为写作的基石。诗歌《归园田居》《山居秋暝》是为美术引入语文课堂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学生抓住诗歌中对景物的勾画,用速写的形式画出陶渊明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学生的画作呈现出来时,其实是真正领略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通过绘画,学生把握了诗歌的主题,增添了对“世外桃源”的理解,对当时世界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提出了新的问题:依据画面的勾勒,把这首诗歌改编为一篇散文。于是,同学们依据画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完成了作文。绘画引入课堂,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也为作文训练找到了素材,使他们变得有话可说。
结语
  总言之,对于艺考生的语文教学,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将艺术与语文结合,抓出艺考生需要掌握的语文一般知识,以兴趣为先导,再结合艺术与语文的共性,突出重点。如此,相信在艺术陪伴下的语文也不会孤独,而应该是砥砺前行。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艺术特长生的理论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菅丽曼.科学中国人. 2016(02).
[2]如何快速提高艺术生的语文成绩[J].陈海霞.考试周刊.201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