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国古代著名的大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诗无以言。”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一点古典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巴金曾说过,我不懂什么文章作法,也没有学过文艺理论,就是滚瓜烂熟地记下了几百篇经典篇章,然后自然而然地就会写文章了!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尤可见诵读经典对于我们的人生意义和学习价值。这不仅仅源于经典能够带来我们赏析的美感,更多的在于经典中所蕴含的文化和精神。
关键词:初中语文;经典;古诗文教学;诵读
1、以激发兴趣为前提,让学生乐读
单一呆板的诵读往往会使学生失去诵读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诵读,如采用多种诵读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使学生在愉快诵读中,加深对文句的印象,加快背诵的速度。
如:《狼》这篇课文可进行分组竞赛朗读。把全班分成两组,第一次,一组先读写屠户的句子,要求读出其由“迁就退让”到“勇敢警觉”的变化过程;一组读写狼的句子,要求读出狼的凶狠狡诈;最后,两组合起来读议论的段落。第二次,两组调换读。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学生的朗读热情提高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也掌握了课文。一般来说,学生都有好胜心,利用竞赛形式进行朗读比赛,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激发学生背古文的兴趣。
当然,还需强调的是除了多样化的古诗文诵读方式外,古诗文作品内涵也会吸引学生。古诗文中作者的生平、写作时代背景、作品中相关的典故、逸闻趣事等,教师在指导学生诵读时应适当引导学生对古诗文内涵进行解读,以文本之趣,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
2、以文本为载体,引导学生想像品读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受到韵律和格式的限制。反复诵读可以激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同样,丰富的想像又可以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在诵读中要善于调动学生的记忆表象,激发其想象。雨果说:“想象就是深度。”因为诗歌的语言是高度凝练的,不展开想象,就无法深入作品内部,就无法走进诗人创设的意境,无法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内涵。
诗人用词上往往是经过反复推敲的。如:杜甫《望岳》,可引导学生仔细品读“钟”“割”这两个字。让学生体会到,杜甫创作时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近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一个“钟”字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主宰的力量,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引导学生体会此情此景,感受文本中诗人通过绘景所要传达的精神以及创造的意境。当学生都能够对古诗文进行赏析之时,那诵读自然不成问题。
3、以情感为线索,引导学生悟读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古诗词都是诗人有感而发,有的想表达对祖国大好河山赞美;有的则是表达忧国忧民之心……没有情感的诗歌就没有灵魂,也不会传承久远。我们在引导学生掌握诗歌意境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比如诗歌中丰富的修辞手法,它们的应用,将作者的真实情感自然的流露。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刻画出诗人那种思念不止,眷恋之深的情感。整首诗从头至尾都熔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著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连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教师引导学生悟读时,可引导学生品味诗中修辞手法的作用,来感悟作者表达出来的情感。
4、以积累为方法,让学生巧读易诵
古人云:为文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学生只有背诵大量的经典诗文,实现“量”的积累,才能充分地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经典文化的浸润,从而丰富自己的语言。教师在传授诵读技巧时,可从重音、语调、节奏停顿的处理来引导学生背诵。采用多种形式诵读方法,提高学生诵读热情,引导学生巧背,实现“量”的积累。
在背诵积累上,坚持开展“每天一诵读”、“每周一诗”,让学生背诵古诗文。每天固定诵读的时间,做到持之以恒。将选定好的古诗文篇目设计好诵读计划,确保每天十五分钟的有效利用。每天或是朗读新内容,或是复习旧知识,语文科代表做好组织工作,上好早读十五分钟。当然也可以在班级内举行小型的经典背诵比赛,将本月所吟诵的内容全面复习。
经典诵读正如一把闪闪发光的钥匙,它可以打开学生们的心门,让学生乘着“经典美文诵读”的翅膀振翅飞扬。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文诵读教学中,要优选有效诵读方法,激发学生诵读热情,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经典古诗文的积极性,主动参与古诗文学习,让学生在郎朗的读书声中将古诗文意蕴了然于心,从而使学生熟能生巧,背诵于心。
参考文献
[1]张红.文言文教学的源头活水:谈素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文言诗文教学[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4(4).
[2]庄颖.找准切入点,读懂诗情[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03).
[3]刘丽娜.浅谈初中语文中的古诗词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