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教育现代化,全力服务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目标。随着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并进入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怎样更宽更广地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创新思维,拓宽探究途径,提高科学素养,已成为科技辅导员老师们所面临的新课题。而科学微电影活动的开展,它作为科学教育的新兴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少年探索科学的兴趣,同时活跃思维,激发创新。什么是青少年科学微电影呢?它是由青少年利用摄像机记录下自己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索活动视频,通过拍摄、剪辑、配音制作完成。它可以引导青少年随时关注身边的科学,科学地思考分析身边的问题,用精练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科学见解,培养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清晰的科学思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精神。那指导学生开展好科学微电影活动,需要做到哪几点呢?
关键词:镜头;记录;新方式;微电影
一、精选题材,开启探索之旅的大门
如果把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比做一片森林的话,科学微电影就是其中的小树,而科学微电影的选题则如播种。
第6届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获得一等奖的科学微电影作品共计78项,其中生命科学28项,占36%;物质科学25项,占32%;地理与环境10项,占12.8%;技术与设计8项,占10.2%;其他7项,占9%。通过对本届的全国青少年科学影像节科学DV作品的选题分析来看,可以总结出以下几点:
1. 科学微电影作品的选题来源十分丰富,既涉及生物、物理、化学、地理等中小学自然科学学科,也包含环境保护、社会调查、发明创造、建筑历史等领域。
2.科学微电影作品中生命科学和物质科学的选题占比一半多,大多数选题均源自学生的生活、贴近自然,优秀作品的选题具有探究主题鲜明、研究结果科学实用的特点,例如《“打针西瓜”是真的吗?》通过探究“打针西瓜”与正常成熟西瓜的区别,并找到了辨别“打针西瓜”的方法。
3. 部分作品的选题涉及的并非单一学科领域的知识,而是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例如《生长的苔藓能降低亚硝酸盐溶液的浓度吗》,看似生物学的问题,但却使用了化学实验的方法。
由此看来,在指导学生确定选题范围时,要准确把握来源于生活、贴近大自然、生动有趣、科学实用这几个特点,尊重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从身边的世界选择科学问题进行拍摄和研究。
二、掌握方法,为探究之旅铺路导航
首先,要做好前期培训,指导学生正确的拍摄方法,为他们铺垫探究之路。
指导学生制作科学微电影作品的前期工作中有一项很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学生学会拍摄的基础知识,掌握拍摄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其中包括机器的设置,录制的格式和分辨率等知识。在这期间还需要培训学生使用视频编辑软件,把“怎么拍”和“拍了怎么编”两方面的工作都做好。学生学习了编辑软件以后,对拍摄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就不会拍摄很多无用的镜头。
其次,应制订拍摄计划,明确拍摄思路,为探究之旅导航。
制订拍摄计划应该在做好探究计划的基础上进行,内容主要应该包括录制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内容、形式,以及需不需要同期声、录制现场需不需要进行补光、其他环境情况(如噪声)如何,等等。如有可能,应该在制订拍摄计划之前实地考察一下,然后再根据这些情况制订一个尽可能详细的拍摄计划,作好拍摄前的充分准备。
三、拍摄记录,拓宽探究之旅的路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青少年科学微电影活动是以视频形式展示成果的,而视频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期拍摄。那实际的科学探究活动拍摄,我们应当怎样做呢?
1.指导实验,确保实验效果
在拍摄前,我们需要指导学生将探究的问题进行反复地实验,一遍、两遍、三遍,甚至更多次尝试,以便能在拍摄过程中找到最好的拍摄角度,抓拍到最佳的实验现象和效果。例如在《隔夜的豆浆能喝吗?》这一部作品中,需要两天时间对豆浆进行对比观察和记录,豆浆必须是现榨的,烧开以后,存放在杯中,待第二天观察到变化以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实验检验,这个过程需要坚持观察。在实验过程拍摄完成后,需要对实验的现象、探究结果做好总结和分析,让我们的科学微电影能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获得实验的结论,告诉观众科学探究的成果。
2.设计脚本,为拍摄铺路
拍摄前的脚本设计,是为了实验过程中,拍摄更直观、真实,能用更加准确的语言对实验探究进行描述、分析和总结。撰写脚本的过程,是训练思想、训练理智、训练才智的过程,是提高语言表现力和文学素养的过程,是培养统筹安排能力的过程。在脚本设计时,一定要考虑全面,每个镜头的安排、衔接、对话、动作规范性等等都要预先设计好。
3.跟踪拍摄,见证科学探究过程
拍摄过程,根据选题类别,观察实验周期有长有短,这就要求学生在对实验时间长的探究,能做到坚持观察和拍摄,例如生命科学内容的拍摄,有时需要亲历生命变化的整个过程,如《黄裙马蜂生命周期的四个阶段》、《绚丽的背后-烟花爆竹残留物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这两个作品都需要对动植物进行一个周期的观察,短则几个月,长则半年到一年。
拍摄完毕后的编辑使用绘声绘影编辑即可,绘声绘影操作简单易学,把录制好的视频进行剪辑,剪辑的时候要注意镜头之间过渡自然,加上配音和字幕即可生成视频文件,一部集科学原理和探究过程为一体的科学微电影就诞生了。
新时代的青少年应当致力于建设一个更有人性的、更具有生命力的、更具有人的价值的社会。青少年科学微电影活动的应运而生,带领他们用镜头记录下科学探索之旅,科学微电影成为了孩子们其乐融融、健康成长、不停探索的空间,它是新形势下最有力量的科学教育新理念之一,它是化枯燥实验为灵动探究的最直观形式。它追求科学、技术、人文的完美结合,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培养着孩子们的人文情怀和科学精神。
参考文献
[1]陆生发.主旋律微电影在高校“立德树人”的作用探析[J].大众文艺,2016(22):174-175.
[2]王婷婷.“互联网+”时代促进微电影传播的对策[J].电影文学,2016(02):18-20.
[3]林琼.以环保微电影为切入口,提升青少年低碳意识的实践与探索[J].广州环境科学,2015,30(02):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