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读书识字,更多的担任育人的责任。随机育人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随机育人;语文;新课标
《新课标》明确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可见,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但语文课又不是专门的德育课,我们不能包罗万象、迎风趋时地说教,而应该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抓住时机,见缝插针,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即“随机育人”。
那么,如何做到“随机育人”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挖准教材“亮点”
中学语文课本所选入的课文大多文质兼美,就内容而言,有反映社会生活,赞美人情美的;有描绘自然景物,讴歌祖国河山的;也有讲述寓言童话故事,阐明道理的。可以说,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德育教材,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要渗透德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适应健康发展的种子,但是要能做到这一点,我们必须挖准教材中的德育“亮点”。
在初一语文教材《最后一课》中找到德育最佳结合点。
课文是以普法战争中法国战败、法国的部分学校被迫改学德语为背景,以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小弗朗士的口吻叙写的,其中关于小弗朗士的心理描写"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难道这样就算了吗?我从前没好好学习,旷了课去找鸟窝,到萨尔河上去溜冰……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此时抓住这段心理描写体现小弗朗士"懊悔"的心理特点,语重心长启发学生好好珍惜自己的学习时间,否则将来后悔都来不及,应该珍惜每一堂课。及时融合德育工作,点出了课堂的重要性。它关系到我们是否能掌握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成为一个对我们的祖国有用的人才,在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后就应该及时改正过来。
散文《背影》,非常感人。为什么?因为在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着父子之间深沉的爱。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感受文中的这种爱,更应该让学生体会文中深挚的父子情,认识到亲情的可贵,以让学生去理解其父母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来达到教育的目的。
可见,只有挖准了教材的德育“亮点”,在课文教学中,我们才能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选准教学方法
少年期是从童年期向青年期发展的过渡时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的转变期,他们的主要特点是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冲动性等各种矛盾互相交错,可以说处于这个过渡期的初中生情绪往往不太稳定、心理也比较复杂。因此,在教学上应该更多地考虑他们的心理特点选取更为恰当的方法。从而能使学生轻松地学到知识,让他们的心理受到健康的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如教文言文《孙权劝学》时,由于课文内容较简单,简短分析之后,学生便能领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针对这一时期学生有“半幼稚”的特点——爱表现,采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让他们分角色把整个故事情节表演出来并可以进行适当发挥,这样,既能让学生轻松地掌握课文内容,又能培养他们的表演能力和创新精神。
古人就说要“因材施教”,很有道理。对于不同的教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问题,我们得选取不同的教法,只有选准了教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更好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
三、抓好“每日一句”
在人类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许多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使许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不凡的业绩,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云:“我觉得格言警句像一盏心灯,倘在学生心灵中点燃,会有利于学生选择正确的道路,朝着自己理想的高峰攀登。”抓好“每日一句”环节,让学生利用早读课前的时间抄一句格言警句,并让学生尽量背下来。日积月累,学生抄多了,心中的那盏“灯”也越来越亮了,平时的交谈中、作文里、日记上,常常出现他们积累的格言警句,很多学生都懂得用格言警句来鼓励自己,调整自己的心态。
四、提高自身修养
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因此,语文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人格具有导向示范作用。教师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风度、气质、态度对学生人格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正如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的每一形象的态度都这样那样的影响着学生。”
德国的心理学家做了这样的实验:挑选任课教师的性格、态度不同的几个班,然后给各班学生分配完全相同的工作。结果表明,任课教师性格急躁、感情冷峭、对学生严厉的,学生大多精神沮丧,相互倾轧,不能顺利地合作完成工作;而任课老师情感丰富,又热爱学生的,学生都具有和睦相处、正直互助等品格,因而能出色地完成任务。
总之,语文老师肩负着既教书,又育人的重任,至于如何育人,各有其法。既然不可能长篇大论地说教,那么我们就充分利用每个教学小节,在教学中“随机育人”吧!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及教材分析》(田泉著,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心理学》(沈阳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语文教育学》(黄汉清、黄麟生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4]《普通教育学》(徐学莹、张荣盛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5]《魏书生文选》(第二卷)(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6]《中学语文教学》杂志(2003年第7、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