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竞走运动作为一项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具有群体性、广泛性、竞技性、方便性等特点,具有其他各类体育运动所不能替代的作用;简单易学,易于普及推广,并能达到体育锻炼强身健体的目的而终身受益。学校应以加强学生体育活动为基础,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地普及开展竞走运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机能。下面笔者就中小学竞走训练谈谈我的看法。
关键词:竞走训练;中小学;运动
竞走运动项目是我国田径的传统优势项目,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项目的发展是保持和提高我国传统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学生竞走项目训练现状和选材分析,提出中小学生竞走项目运动训练应遵循生理特点,注重不同身体素质及专项素质发展阶段的同时加强技术训练的新理念,指出了运动选材的科学方法,为今后中小学生运动潜力的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1、我国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项目训练现状分析
竞走运动属于长时间耐力性运动,是以有氧耐力为基础的比赛项目。如何提高运动员在高强度下连续快走的能力是进行科学训练研究的核心。目前在我国业余竞走训练中,中小学生早期专项化训练的倾向相当突出,成年运动员的一整套训练方法和思路渗透业余体校训练的各个方面,普遍出现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训练科学化程度较低,造成人才输送率下降等问题。
1.1 我国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项目的训练方法
狠抓身体素质是中小学生竞走训练的重要环节。竞走是体能类项目,竞走运动中需要耐力素质,同时也需要力量、柔韧、速度耐力的素质,并且还要求运动员应具备良好的灵敏度,协调性,才能在运动中表现出最大的耐力。因此,必须注重全面发展打好基础,基础不牢,难攀高峰。其中柔韧和协调性在基础训练时期往往被忽视,使许多中小学生错过了发展这些素质的最佳时期,造成技术动作紧张僵硬。
1.2 突出技术训练,确立“以技术为中心”的观念
在训练中增加足够的技术教学成分,使运动员真正明白自己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技术标准。竞走是从日常行走的基础上发展出来的运动,规则规定支撑腿必须伸直,从单脚支撑过渡到双脚支撑,在摆动腿的脚跟接触地面前,后蹬腿的脚尖不得离开地面,以确保没有出现“腾空”的现象,而这也是竞走与跑步的主要分别。
1.3 注重合理技术的掌握与相关运动素质的提高
专项身体素质是指竞走运动员应具备的专项耐力、专项速度、专项力量等。这三者既有区别,又是密切联系、相互渗透的。专项能力是高水平运动强化训练的主要内容,运动员必须在掌握好全面完整的技术和已获得较高的专项运动素质的条件下,专门进行专项能力的训练才会有良好的效果。
2、我国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项目的运动选材
2.1 生理指标
竞走称之为具有“耐力性心脏”的项目,心脏功能的好坏是决定人体所能承担激烈运动强度的重要因素。心脏功能在耐力性项目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人体心脏的生理结构和机能特点,在选拔优秀中小学生竞走运动员时应注重心力储备和心率差两项心功能指标。心力储备指心脏能随机体运动的需要而增加心输出量的能力;心率差指激烈运动时的最大心率与安静时的心率之差,它表示运动时心率所能增加的潜在能力。心力储备能力高和心率差大是决定耐力性心脏功能状况的重要因素。
心率测定方法可以很好地应用在竞走运动员的选材实践。首先受测的运动员先静坐15min后,测得每人的静态脉搏(为了计算方便统一用s为时间单位);然后运动员用最快的速度跑100m或原地快速高抬腿跑20s后,测得激烈运动后的最大心率X次/10s。原地休息1min后连测3次心率(X次/10s),以后每休息1min后测1次心率,直到恢复到静态心率的次数为止。[5]根据心率定性判断运动员心脏功能,安静时脉搏偏低为好;极限强度运动后的最大心率升得高的为好;休息1min后的心率降得快的为好;恢复到静态心率时间越短越好。
2.2 身体素质指标
身体素质是衡量优秀运动员苗子的基础指标。身体素质包括一般身体素质和专项身体素质。一般身体素质主要包括力量、柔韧、灵敏、协调、速度等素质。专项身体素质是指直接有助于技术关键环节的掌握和提高专项能力的运动素质。竞走项目专项身体素质主要体现在力量耐力、髋关节灵活性、步幅和步频。竞走的速度取决于步频和步长。但步长和步频是相互制约的,加大步长的同时也会影响步频,加快步频也会影响步长。因此在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选才时应考核专项素质指标,更有利于运动潜力的开发。
2.3 专项能力指标
我国优秀竞走运动员专项能力指数体系通常从形态、技术、素质三个层面进行测定。身体形态指标是比下肢长,技术指标是身体重心起伏和步骤,素质指标是5000m跑、400m竞走和腰背肌力量。在专项能力结构中,反映这三个层面6个指标的地位是:5000m跑>重心起伏>比下肢长>400m竞走>腰背肌>步频。通常情况下,在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选材可以通过这些指标的比较进行筛选,选出更具有发展潜力的运动员。
3、结语
我国中小学生竞走运动项目训练应更加注重全面发展与专项技术提高相结合的训练原则,遵循运动员生理发展规律进行各阶段训练。同时要把运动技术训练贯穿在整个运动训练的全过程,注重合理技术的掌握与运用。中小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是要抓住其心理特点,不能照搬成年运动员的整套训练体系与方法,改变重视能力而轻视技术的训练理念,专项运动素质与专项能力训练合理搭配,在合理掌握技术的同时强化专项运动能力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并保持专项运动成绩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会出现运动成绩在一定时期停滞不前,甚至会下降,出现拔苗助长现象,直接影响运动员运动潜力的挖掘。
参考文献
[1] 孙兴岱.中小学生业余竞走训练若干问题探讨[J].山东体育科技,1997,19(1):1-3.
[2] 程义志.普通高校学生课余竞走训练探讨[J].湖北工学院学报,1995,10(1):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