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激励策略在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作 者:夏功铭 (江西省上饶市万年县湖云中心小学 335505)

摘   要:小学数学教育的评价方式对于教学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合理的评价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竞争力,促使他们向着教学的有利方向进行,因此,在教学开展过程中,将激励策略与教学评价有机的结合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本文围绕此议题进行了相关探讨,首先对激励策略进行了概述,之后对激励策略应用中容易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提出了激励策略应用的建议和策略,希望给教育工作者带来一些思路和启发。
关键词:激励策略;小学数学;数学教学

1、引言
在中小学数学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潜能激发和挖掘是十分重要的。很多教师往往对教学的内容倾注了很多的精力,但是在分析学生心理需求,激发学生的自我能动性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理念的提出,很多义务教育机构也开始对学生的自我潜能给予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纷纷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激发出学生的兴趣,学生的主动性以及学生的个性深层潜能。根据本人自身的教学从业经验,将激励策略灵活地运用到教学模式和教学评价系统中,往往收到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激励策略概述
激励策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语言或行为活动来激发出人的内在动能,使人做出正面积极的行为,进而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用激励策略主要是运用话语鼓励或者情感的沟通疏导来鼓励学生的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鼓舞学生勇于面对困难的一项情绪激励手段。通过这一策略的运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昂,进而对教学的质量和效率起到正面积极的作用。
3、激励策略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目前,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中,教师对激励策略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正视。
首先,激励策略的应用受到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很多教师往往有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即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是成正比的。因此,很多教师往往不假思索的就将传统评价模式中考试成绩为主的错误认知带入到激励策略中来。而实际上,每个学生各有所长,不能仅仅看到学生成绩的差别,而忽视学生的其他能力和长处。在激励策略应用时,教师需要摒弃传统评价标准,对学生客观评价,有效激励。
其次,激励策略在科学性,系统性上做得还不到位。很多教师对于激励策略的应用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方略。比如教师只知道在批阅时给学生做出激烈的评语,在课堂或活动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行为表现给予指导或鼓励性评价,这些形式只能是随心没有特定目标的激励。而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予动态跟踪式的评价和激励策略,目标导向不够,因而在教学质量和效率上的效果会大大折扣。
4、激励策略有效应用的措施
(一)激励策略要有一套实际的操作方案
首先,数学教师在应用激励策略时,需要将激励策略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比如将课堂激励、活动激励、作业激励、个性特长激励有效结合起来,形成一套科学合理,高效有序的激励体系,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来应用。其次,对于每一位学生来说,情况各不相同,不仅体现在他们的数学理论和思维基础方面,同时也体现在他们的性别和个性方面。因此,数学教师在激励策略的总体框架下,要根据不同的学生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激励手段。比如对于学习基础较好、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在创新才能方面和综合素养方面进行更多的激励,让他们更上一层楼;而对于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较弱的学生,教师要更加注重在基础的学习环节给予鼓励,鞭策他们能够再加把劲做得更好。只有针对不同情况的学生制定相应的激励方案,并结合教学目标建立学生的激励档案,将激励策略贯彻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有效地将激励策略的功效发挥出来,给教学质量和效率带来提升。
(二)依托多维度的评价体系来应用激励策略
学生的个性和爱好不同,有的学生在学生成绩上较为出色,有的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更为突出,这就需要教师对于学生的个体情况有所了解,建立多维度的评级体系,然后站在更为客观的立场上对学生采取适宜的激励策略。在评价体系的建立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和家长也纳入到这一体系中来,让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群体成员之间的评价、学生家长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能够相互结合,使评价体系公平化,客观化。之后在应用激励策略时,教师也可以依托这一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来有效实施指导和鼓励行为,将激励的策略能够发挥出更有效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育带来更多的助力。
(三)采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实施激励策略
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教师对学生的激励方式要更加灵活,以学生的心理需求为基本出发点。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先积极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最后提出要求的形式来进行激励。举一个常见的例子,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提问比较犯怵,总怕答得不对或不好。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针对这部分爱面子,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给予合适的激励,在这部分学生回答完问题之后,教师要针对他们回答过程中的一些积极方面给予肯定,给予学生心理上的认可,消除学生的自卑或恐惧答题的心理。之后再对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或不正确的地方进行指出和纠正。这时不一定必须由教师来指出和纠正,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让回答问题的学生进行再思考,给他多一次的回答机会;或者是启动“帮一帮,答一答”,让好朋友或者其他同学帮助他来回答。通过这种指明要求朋友帮答的形式,不仅消除了答题者压力,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同时也利于培养学生间互帮互助的精神,在班级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5、结语
总之,激励策略的形成基础正是源于学生内心的潜能,所以在激励策略的应用过程中,教师也要更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灵活有效地将激励策略的效能发挥到最大。
参考文献
[1] 实施有效教学,促进学生发展,巩彩宏,《山西教育(教学)》,2012(03).
[2]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杨念鲁,《中国教育学刊》,2010(12).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注意教学生态的和谐平衡,宋秋前,《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