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研读美国高中主流地理教材《科学发现者?地理地质学、环境与宇宙》上册和中国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们教育出版社《地理》必修一两本地理教材,选取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为研究内容,在教材框架结构的设置、内容的选取和安排、正文的语言文字、图像图形语言、教学方法目标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旨在为以后更好的运用教材和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地理教材;课文内容;语言文字;图像图形
引言
地理新课程改革以来,有关中学地理教材的研究日益增多,伴随着国外教材逐渐进入到一般市场,了解国内外地理教材编写的异同,可以为教师更好的把握教材内容、选择教学素材、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供良好的借鉴和参考。本文选取中美两国高中地理教材中“地球上的水”进行了分析研究。
1、教材框架结构的对比分析
地理教材是一个为教学服务的知识功能系统,是储存和传递地理教学信息的地理教材表述形式。地理课文结构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两种教材结构的比较如下:
1.美国《科学发现者》教材结构
学习目标
关键术语
地表水运动
径流:植被;降水率;土壤成分;坡地
河流系统
流域和分水岭
河流承载物:溶液;悬移;河床承载物
河流的流速和承载力
冲积平原
洪水
洪水监测和预警系统
复习复习主要内容与生活联系理性思维绘制图表
2.人教版高中必修一教材结构
地球上的水
序言
主要内容
自然界的水循环: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水资源及其分布;水资源与人类社会;合理利用水资源
问题探究
知识拓展
执行任务
分析反思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两种教材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地理教材每节前都有学习目标和关键术语及相关网站的推荐,可以使教师和学生对本节主要内容的教学和学习时心中有数。如关键术语:径流、水系的流域、分水岭、溶液、悬移、河床负载物、流量、洪水、冲积平原。
(2) 美国教材将知识点分成小的模块,而人教版教材则是分成小节的形式。美国教材将知识分成零散的知识点,而人教版的地理教材则是以小节的形式展示知识,其逻辑结构相当严谨。
(3) 在章节的结束部分,美国教材安排的是复习,而人教版教材则是自学园地。美国教材在本节内容后安排了相当多的复习内容,重视技能的检测。人教版在本章内容后安排的是问题探究“是否可以用南极冰山解决沙特阿拉伯的缺水问题”,重视知识拓展,分析反思。
(4)人教版必修一教材注重从地理学科的角度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观念,通过学习与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围绕一些基本的地理观念来设计内容。
2、地理教材的文字表述差异
美国地理教材中的语言表述追求通俗化、生活化、形象化,体现了对知识的启发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但是教材结构比较零散;而人教版教材中的语言平实生动,逻辑性强,语言文字更倾向于地理学科本身,过于严肃,与生活结合的不够紧密,不利于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导致学习的动机不强。
3、图像系统运用的相似之处
人教版教材的图像数量多、图幅大,易于阅读,采用图像配合文字说明的方式,既符合地理学科的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又能满足学生的审美活动和心理需求,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和形成各种地理事物的空间概念,并有助于牢固地掌握地理基本知识。人教版教材图像系统以环境—资源—人类活动为主线,增加了人文地理图像的设置,从宏观上加强了与自然地理等方面图像的有机结合,达到更好地为协调人地关系主题服务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
美国《科学发现者》教材同样内容丰富,图文并茂,一节内容使用图表达到14幅,且图表类型丰富、形式多样。图像在教材中已不再是“附图”或“插图”了,而是与文字叙述并重的教材表述手段。
4、教学效果的不同
我们的教材多是数理结论性知识,结构严谨。而美国学者主张的是“工具主义的地理论”,体现在地理学的每一方面来说都是为着生活的,它表现出终身的、持续不断的生活以及提高生活水准。因此美国《国家地理标准》非常的重视地理技能。同时,美国《国家地理标准》对技能不仅停留在“地理技术”层面,对假设、分析、判断和推论等思维能力给予同样关注,并认为表达、合作、交流、协调、理解、团队精神等作为完整人的技能更为根本,蕴涵在核心技能中。由此可见,美国《国家地理标准》更重视地理技能的形成与应用,更重视学生在接受地理教育后而产生的行为取向,而不是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必须落实到“行动”中。
5、比较带给我们的启示
(1)地理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起体现时代精神的现代教育理念,真正领会地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和课程标准,形成新的教材观。同时地理教师不能囿于地理课本,而要开阔视野,运用多种方式,充分挖掘地理教材资源的功能。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仅仅靠教材教地理是没有出路的。
(2)建构主义教学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动作用。这就要求教学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变教师讲学生听为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教学过程。为此,地理教材的编写与教材的应用应该非常注重探究性,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教材的建设应该学习现代地理观和现代教育观,根据高中地理教育的特点,探索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教材建设不仅应当考虑地理学科的知识性、科学性,还应该考虑地理知识的应用性,以及培养学生哪些地理技能,以适应学生生活的需要。
(4)教材建设以及地理教学活动应丰富图像类型,充实加强图像系统的功能。图像系统是地理教材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应该成为评价一本地理教材优劣的重要指标。
结语
通过对中美地理教材的分析研究,找到二者的相同与不同之处,了解了教材,开阔了眼界,转换了教学的理念和思维,并且通过分析这些异同点给了自己很多的启示,为自己以后的地理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姜小燕.中美高中地理教材课文系统比较—以“天气和气候”为例[J].课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7(Z5).
[2]刘宏光.浅析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中人文教育功能的体现[EB/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