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直观,即感性认识,是具体的、直接的、生动的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所产生的感觉、知觉和表象。直观教学即利用教育作为感觉传递物,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向学生展示,达到提高学习的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都十分重要,感性认识是在理性认识的参与下进行的,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的支持下完成的。教学中需要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使学生经历从形象到抽象的思维过程,直观教学是实现这一点的基本保证。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必须加强直观教学。
一、 直观教学的优势
(一) 直观教学有助于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
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一般从感知开始,学生感知越丰富,越有利于形成理性认识。经过简约化、形象化、模式化的直观教具可以生动、形象、逼真地显示生命科学事实、生命现象、生命活动过程,揭示生物体内部结构、功能和各种联系,形象地表示抽象概念的各种要素及其关联,化虚为实、化简为繁、化深为浅,并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协调活动,产生正确的感知和表象,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建立理性认识,形成概念和原理。
(二)直观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学习效率首先与学生的感觉和知觉的速度有关,也与学生有无积极、自觉、主动的学习动机和探求知识的愿望有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有赖于直观教具的表现力。所谓表现力指直观教具呈现信息的逼真度、客观性、精确性、动态性、生物关系呈现力、重点特征指示力、形状互变力以及时空位移能力等。直观教学由于表现力强,也就能明显的提高学生感知的速度,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直观教学有助于引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直观教学手段常常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迅速地表现生物界的各种生命现象,化远为近,化古为今,化静止为动态,化抽象为具体,在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的同时,迅速引起学生情绪、态度和认知上的反应,使其探索未知的欲望大大加强。
(四)直观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直观教学首先要求学生学会观察,有希望还需要动手操作。根据直观教具去看、去听、去说、去动、去独立思考,也是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的过程。
二、 直观教学在课堂中的使用
1. 用于新课的起始阶段
例如,一上课,教师就从讲台下出人意料地取出一盘又红又大的山楂果,它立刻吸引了全班学生的目光,教师绘声绘色地描述它酸的程度,并问学生:“大家有什么感觉?”学生笑着说:“口水正在增多!”“为什么你并没有吃到山楂却流口水呢?”好,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你的这种感觉。山楂果在此时起到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产生体验、引出困惑的问题、激发求知欲的作用。
2. 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课上分发给学生浸软的菜豆种子,并鼓励学生在观察中提出问题。可能就会有“种皮有什么作用?”“种皮里面的这些结构都叫什么?”“种子中的哪一部分将来发育成一个植物体?”等问题被学生提出来。
3. 用于突出教学重点
例如,植物对土壤溶液中矿质元素离子的吸收是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其中交换吸附和主动运输两个过程比较抽象。而设计巧妙的抽拉式投影片则能直观地展示其过程,帮助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
4. 用于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生物体的细胞分裂是瞬间即逝的生理活动,其中染色体的变化是教学难点。演示自制的动感模具能使这一知识难点迎刃而解。
5. 用于巩固知识
用挂图绘制的“人类遗传病系谱”可拆卸的“心脏结构”模型‘叠加式“细胞分裂染色体和DNA变化曲线”投影片,都在进行知识的梳理、复习、总结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
当然,直观教学在生物教学中作用远远不止这些,有待教师在时间中去运用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