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数学课堂注重启发点问题的设计

数学课堂注重启发点问题的设计

作 者:黄昌斌 (江西省广丰县横山中心小学)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完成教育教学的主要阵地。课堂提问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扎实训练、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教学中的“问”,可谓启发性的集中表现,如果运用得当,那么对于巩固学生知识、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素质都有重要的作用。
  一、数学课中启发点问题切忌随意性,应有数学味。
  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就是为了能使学生很好的进入下一个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为下个知识点服务,来启发学生自己学习新知。但有的教师往往在上课时总是会随意的提问,故认为这样的提问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孰不知这样的提问太随意了,也太广义了,有时甚至会浪费上课的时间,与数学不符合,导致上课的时间不够。例如我听过四年级的一位数学老师上了一节数学《营养午餐》这样的活动课,开始时,老师就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启发引课:你们觉得平时三餐吃哪些食物,比较有营养,又合理呢?这时学生的思维匣门一下子打开了,有的说:早上吃面包,下牛奶,吃面条下豆浆等,中午吃蔬菜、鸡、肉、鱼、晚上吃稀饭、饺子等,学生说的各有千秋,总共用了15分钟,就这样的提问导致教师的新课教学未能很好地完成。而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计算来发现怎样的午餐是最营养的,就因为教师的问题太随意了,问题缺少数学味。诸多的例子还很多,比如:经常教师会出示一幅挂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则会说得一大滩,但结果却没有几个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为此,我们的启发性问题应富有数学味,如上面这个例子,我完全可以问:你从图上知道了哪些和数学有关的信息?这样问题的设计就直接进入了我们的主题。既明确,又问在关键之处,一针见血,帮助了学生的理解,教师也 不会因此而耽搁了教学进度及一节课的教学时间的安排。
  二、启发点的提问设计应能引导学生学习
  启发点的提问应起到“由带领学生学习”到学生能“主动学习”的作用。例如在教学2、3、4、的乘法口诀时,教师在教学时,让学生先看图,从而发现每次依次不断的增多,如2个2相加是4,可以编一句怎样的口诀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试着编出了口诀,而且有的学生在原有平时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编的非常的正确,得出二二得四这样的口诀。再接着教学3、4的口诀时,师又提问:“你能编出怎样的乘法口诀呢?”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自己会编3、4的乘法口诀。问题的设计既起到了引导的作用,又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学习。
  三、启发点的提问设计要适当,不能一味的滥提,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有的教师认为新课标就是要倡导师多提问题,让学生在问题中学会新知。我觉得这样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教师如果在一节课中一味的设计启发点问题,课堂就会显得枯燥乏味,这不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学生对于加法的笔算方法以熟知了,可教师在教学减法时又提问:刚才的加法是如何计算的呢?我觉得这样的提问毫无意义,完全可以直接提:那减法又是如何计算的呢?及干脆又有启发点,学生而不会觉得厌烦。
  四、启发点的提问要避免口语化的提问,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的教师经常会提类似的问题,如:好不好?对不对?这样的问题既单调,又无意义。因此,在设计启发点的问题时,既要结合本课内容提出富有实际意义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学习数学的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所提的问题中不仅仅要带有目的性、灵活性。最重要的是要有启发点。让“启发点”启在关键处。真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心志,培养思维的有效方法,让我们的课堂达到最优化。以上是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得到的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