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闭症儿童近几年的发病率较高,但是因为家长或是整个社会的认知水平较为薄弱,将其归纳为内向不爱言语,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治愈康复时间,所以采取科学的康复训练方式,让这些儿童能够不再孤僻,回归他们纯真的本质。本文主要就是分析当前的康复训练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有效的策略来帮助康复训练取得成效。
关键词: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困难分析;对策研究
1、引言
自闭症通常都是一些儿童高发的病状,但表现的却没有太明显,当前的康复训练体系尚未健全,再加上训练人员的能力水平不够专业,使得成效显微,为此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建立起完善的康复工作体系,开设相应的课程,加强全社会的正能量传播,提高整体的思想认知。
2、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概述
自闭症主要是一种发育障碍的疾病,通常表现为与人的沟通交流极度缺乏,语言的使用障碍,智力出现异常,并且行为比较古板等等,如果不加以重视,就会导致儿童未来的学习及生活遇到很大的阻碍。所以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教育主要是针对自闭症儿童的这些行为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改善,比如语言能力缺失,那么就单独的开设语言康复训练的课程,如果感知出现问题,就可以尝试引导儿童去触碰一些柔软的,并且有弹性的物体,比如篮球等等,通过实施这些教育,能够帮助自闭症的儿童从孤独的世界中走出来,尝试与他人交流,善于做好自我调整,成为一个正常的天真的孩子。
3、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中存在的困难
3.1 早期的不重视(或者未及时诊断出)
根据有关调查发现,对待自闭症儿童,越早进行干预,后期的效果会更加显著。但是当前社会的工作体系没有加以完善,还未形成早期的诊断以及干预的健全体系,而且评估这类症状的工具也有所缺失,整齐的队伍建设欠缺,使得很多的自闭症儿童没能在症状发生的初期就被干预,自然会影响到后期的康复训练成效。除此之外,自闭症是属于精神疾病类型的一种,公众的认知水平也有限,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说话少是因为比较内向,而不是自闭症,所以没能得到及时的治理。
3.2 康复机构缺乏
随着自闭症的病例案件越来越多,我国各地都成立了公办或者私立的康复机构,专门为这种症状提供针对性的康复训练,但是患有自闭症的儿童数量不断地上升,康复机构显然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这样一来就会导致自闭症儿童的受益面逐渐变长。
3.3 康复人员的能力水平不高
当前的康复训练机构是比较缺乏的,所以整体的康复人员队伍建设有待提高,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目前的康复人员的训练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缺乏专业性的知识,另外就是机构对于这些康复人员的培训不到位,没能形成一套系统的培训机制,所以在实际的康复训练过程中,不科学不规范,使得最终的康复效果差强人意。
3.4 社会宣传不够
自闭症是近年来比较高发的一种症状,因为缺乏公众的关注,再加上社会的宣传力度不够,很多的自闭症儿童就会长期的语言能力缺失,得不到关怀,给予不了心理上的正能量刺激,就很难调动起他们的康复积极性。
4、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教育困难的有效解决对策
4.1 遵循一定的原则,完善工作体系
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教育需要遵循一些原则,比如趣味性原则,个体性原则,有针对性原则。首先是趣味性原则,大部分的自闭症儿童都会存在感知方面的缺陷,因此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游戏化的训练方式来帮助他们恢复这些能力,可以让这些儿童去练习拍皮球,从而一步步地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而且这种方式也能快速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训练的效率都已明显的提升。接着是个体化原则,讲究的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需要根据自闭症儿童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训练方式以及计划的调整,在不断地尝试中去完善最优的训练方案,从而开发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帮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特长。最后是有针对性原则,主要就是从训练的初期对儿童的身体技能进行初步的判断,并且设置每个时期的训练计划,根据薄弱的环节,进行逐一问题的排查,循序渐进地做好矫正训练。相信只有建立起完善的工作体系,做好早期的干预,并且采用科学的训练方式,才能实现康复训练的预期效果。
4.2 开设语言课程
除了感觉障碍之外,自闭症儿童更多的是表现在交流上的障碍,因为一些构音的器官运动不协调,导致表达的语言不清楚,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语言康复教育,在训练课程中,康复人员可以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引入训练内容,每个儿童当听到自己的姓名之后,只要简单地说声到即可,或者康复人员可以在讲台上放置一些奖品,鼓励儿童勇敢的说出自己喜欢的东西,正确的表达出来就能拿走奖品。这种奖励的方式也能激发他们突破语言障碍,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清晰的告诉大家,从而逐步的缓解语言障碍。
4.3 加强社会的正能量传播
通过开设上述的课程训练,能够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恢复感知的正常,而在日常生活中,康复人员以及全社会也要不断地给予儿童传播正能量,做好积极的宣传,提高公众的思想认知,帮助他们内心的孤僻 情绪消除掉。通过调查分析,很多的自闭症儿童或许没办法跟正常人一样运动与交流,但是他们的模仿能力是比较强的,在康复机构里面,教师则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对象,因此康复人员也要在学习和生活中去树立良好的榜样,约束自己的行为习惯,并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意识,能够将更多的关爱去鼓励这些儿童敢于放声,从而在心理上激发他们的信心,康复教育也能有更高的效率。
5、结语
综上所述,对于自闭症儿童实施有效的康复训练不仅仅是康复机构的责任,而是全社会都要加以重视的,或许当前的康复训练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但是提高我们每一个人对自闭症的认知,从事自闭症康复工作的老师、家长等,只有用爱心、用实际行动,去感染、带动这些不爱说话的人,或许也能实现康复训练的预期成效。
参考文献
[1]熊絮茸,孙玉梅.自闭症儿童融合教育现状调查、困境分析及家庭参与的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04):54-58
[2]王佳,初玉娟,夏薇.自闭症患儿236名就诊及康复情况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10,31(2):133-136.
[3]陈珊,韦臻,何慧静.自闭症谱系障碍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3,21(2):244-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