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保障,小学数学教育中教材的结构决定了学生的学习顺序和学习效果。合理的教材结构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够促进学生智力和数学能力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教学的结构改革,改革的内涵和教材的特点,并提供小学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点,希望能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研究与探讨
引言
小数数学教材结构是教材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需要学习的知识越来越多,信息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如何在新形势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又不增加学生的负担,是进行教材结构研究的主要目的。早期的教材一般是按照成人的学习顺序进行编排的,但是后来人们发现如果按照成人的学习顺序编排教材,学生在学习时会有一定的困难。随着心理学研究的发展,许多新的教育思想相继出现,小学数学教材的结构发生了变革,人们认识到教材内容应该依据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编排,因此现在的教材结构大部分是螺旋式的编排方式,即圆周式编排方式。
一、教材结构的几种不同观点
1.教材结构与知识结构的联系
由于各学科所学内容不同,教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因此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也会不同。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上也会有所区别。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科结构是学科知识的反映,不同学科的知识结构不同,教材结构也是不同的。而教材能够反映出不同的知识点、原理以及基本方法之间的联系规律,学生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学习的。教材结构在学生的学习中能够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学生只要掌握了教材结构就能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因此他们在学会基本概念后就能够运用基本方法进行举一反三的学习,进而掌握整个学科的架构。
2.教材结构反映了教材的组成和编写
我国不少数学教育学家在教材结构问题上,比较关注教材的编写体例,他们认为编写体例代表了教材结构的特质。叶立群认为,教材结构就是指教材分为哪几部分,不同部分之间的连贯有哪几种形式。王策三在他的代表著作《教学论稿》中指出,小学数学教科书应该由书前目录、书中正文、书后作业、图表数据和书后附录几部分组成,他的这种观点影响了中国小学教育界广泛采用的编纂体例。
3.依据学科内容和学生年龄编排教材
数学教育学家周玉仁指出:小学数学的教材结构必须结合学科的整体逻辑和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在教材编排中,需要把数学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方法有机结合起来,进而使数学学科整体呈现。这种观点综合了学科特征和学生的年龄特质,使数学教材内容各个知识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生在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以后,也很容易就能掌握与之相关的内容。进而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认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种数学教材编纂方法兼顾了数学学科的逻辑顺序和自身特质,同时又考虑了学生的理解力和认知力,把学科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
二、苏教版小学数学结构特点
1.内容板块联系密切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主要由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等部分组成的。教材对各个板块内容之间的衔接比较注重,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融会贯通。首先训练学生对数学的敏感认知,并通过各类小活动,让学生逐步了解空间与图形,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他们能够熟练地运用数学与空间、数量的关系。同时通过让学生学习统计和概率,加强学生对统计学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教材通过各类实践活动,让学生所学的内容应用于生活中,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同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2.教材编排结构内容新颖
与其他教材结构不同,苏教版小学数学的教材结构在编排上可能会让人感觉凌乱,实际上这样的编排更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结构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动力。教材选取了生活中的情景题材,把数学问题融入学习中,让学生开动脑筋,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形成从数学角度解答生活中问题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数学体育场、数学节日礼物、数学街心广场都是以平时学生感兴趣的小游戏为载体,以习题的模式出现,进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教材形式活泼
与其他版本的教材相比,苏教版教材的学习形式更加活泼,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内容形式具有启发性,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把7个苹果平均分给三个小朋友,如果想要每个人分得的苹果一样多,应该如何分。通过这样的类型的题引导学生接受余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于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苏教版教材中,还注重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拓展学生的思维解决实际问题。利用具有趣味性的习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把题设置在迷宫的各个路中,只有答对题,迷宫才能够通行进入下一个路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4.基础知识难易得当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基本知识安排难易得当,一般简单的一章结束,而较难的则用三章逐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增加学生的注意力。在学习乘法口诀时,教材通过多样举例与实际应用启发引导学生。让学生通过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加深对各个板块内容的理解和学习。
结语
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重视理解,因此小学数学教材的编纂对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和学习效率产生深远的影响。小学苏教版教材结构合理,考虑了数学学科的特质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认真研究教材组织和结构,以推进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荣庆华.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3):60.
[2]李俊.人教版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