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们现在面对着以网络“班班通”为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运用实效,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教师只有理性认识,科学运用,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关键词:小学语文;信息技术;课堂效率
正 文
当前在教学改革新形势下,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进行的批评,认为整个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将学生视为从属的课堂参与者、被动的信息接受者,没有做到以生为本。可是我们现在面对着以网络“班班通”为载体的现代信息技术,课堂上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现象,只不过教学是从传统教学的满堂“人”灌变为现代教学的满堂“电”灌,课堂被披上了现代化教学的外衣,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提出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整个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为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如下思考:
一、课件制作要贴近学生学情,提高本身实效
教师在制作课件或收集信息时,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要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这样才能使现代信息技术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情,能够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思考的独立性,从而使学生在轻松而愉悦的氛围中展开主动而积极的探究活动。
比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拼音教学: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同时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制成课件,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就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控制课堂容量,适当放慢教学节奏
现代信息技术将教师从繁重的板书中解脱出来,可以让教师与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展开思考与探究。但是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大容量,教学节奏加快,学生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展开独立思考与探究,这也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展开自主交流与互动探究,才能让教学成为学生的学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教师要适当放慢教学的步伐,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展开独立思考与积极思维,当学生存在不同见解时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实现师生的共同参与与互动探究,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让学生由学会到学会,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学会思考与思维,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来调整教学节奏,学生明白的地方一带而过,而不懂的地方则要重点讲解,这样才能在全体学生深刻理解与掌握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容量与密度的增大,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比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不能急于求成。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反复展示,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能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有效整合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共同为教学服务
不可否认,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重要优势,现代信息技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知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从而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展开主动探究,实现了学生由苦学到乐学,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构建的转变,这正是新课改下我们所追求的有效教学。广大教师也正是看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而熟练地运用于教学之中,无论是新知的讲授还是旧知的复习或是优质课的展示,清一色的现代信息技术,没有现代信息技术就无法上课,甚至是不用现代信息技术而采用传统教学手段的教学与优质课与新课改没有任何联系。这是在这种错误的认识下将传统教学手段推向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对立面。冷静下来认真思考,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真的是势如水火,只能两者选其一的关系吗?教学手段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就在于运用。也就是说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教学手段都是平等的,都有着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如果只是盲目地排斥与肯定,并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只有理性认识,科学运用,才能为学生打造一个富有活力与魅力的课堂,激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动力,引导学生展开主体探究,构建高效课堂,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这是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必然趋势与重要方面,是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步伐,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探索,这样才能摸索出一条有效运用的途径,探索出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做个好老师并不难》青岛出版社;
[2]《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简介
李志,男,1968年8月9日;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伍明镇于营小学;大专小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