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教育学>>论信息技术教学中面对的问题与对策

论信息技术教学中面对的问题与对策

作 者:王红伟 (安徽省界首市实验学校 236500)

摘   要:因为各种原因,学生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参差不齐,这就导致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面对和解决这样的问题呢?那么建立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学习兴趣;成就感;因材施教;小组合作

一、小组合作,促进学生发展。
教师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若班里基础差的学生较多时,教师往往表现的是力不从心。所以发挥其他同学的作用,特别是基础好的学生,让他们帮助基础差的同学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因此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法。不过在小组建立之初,教师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层次搭配问题,要求学生在组建自己的小组时,小组成员可以有4人组成,他们的人员的结构是“好中中差”,既一位基础很好的同学和两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和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组成。小组成员也可以是由3人组成,人员结构是“好中差”,既一位基础很好的同学和一位基础较好的同学和一位基础较差的同学组成。这样的构成可以让小组成员互帮互助,有利于发挥每一个成员的作用。二是尊重学生的合作意愿,在满足第一个条件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寻找自己的合作伙伴作组建小组,并推举出自己的组长。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了他们相互磨合,互相认可的时间,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三是当学生的合作意愿与层次搭配相矛盾时,教师要做好思想工作,化解彼此之间的隔阂,必要时重新调整小组成员的构成。
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注意在备课时,教学任务中要安排有小组的合作环节。这样做,有利于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中去磨合,去互相认可。
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合作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时间来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去探究。要鼓励小组成员开展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不同的意见,要鼓励学生去验证。在小组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时,要给他们较为充裕的时间去表达,不能因为他们的答案和标准答案不同而随意的打断他们的汇报。对于小组对小组的评论也要给学生充分表达意愿的机会。尽量做到尊重学生。另外还要给那些基础差的学生更多的表现机会,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二、多措并举,提高小组凝聚力
教师要重视小组合作后的一些活动。比如,通过提问,让小组成员讲解和演示他们合作成果。通过展示小组作品让小组之间的开展评论。要注意的是在开展这些活动时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性的评价,以此来增加小组的凝聚力,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相信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最终可以使他们成为一个团结的荣辱与共的共同体。
三、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
面对学生时,老师首先要做的就是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要了解哪些学生基础好,哪些学生基础差,并将这些学生记录下来,日后做到有的放矢。其次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时,可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在完成基础知识的学习后,可布置难易程度不同的作业,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水平有选择的去完成。
在课堂上教师要重点关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因为基础差的学生,往往被其他同学看不起,被其他同学排斥在群体的边缘。他们往往表现的是没有归属感,常常因为没有自信而抬不起头来,因为成绩差而对学习也打不起兴趣,更有甚者会破罐子破摔,他们时不时的会制造一些小事端,小麻烦以此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熟不知这样做更会增加别人对他的烦感。
要知道,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表扬,没有一个学生不想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他们渴望融入到这个群体当中,成为这个群体的一分子。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是要关注那些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要做好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在不影响教学的情况下,用更多的时间来帮助他们。例如他们遇到困难时,教师要静下心来了解他们遇到的困难,还要对他们做好及时的引导和帮助,另外当他们的问题解决后,还要鼓励他们去帮助班里的其他同学,以此来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缓和与其他同学之间的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经常在所有同学面前对这些进步的学生进行表扬和肯定,让所有人明白他们在努力,在进步。渐渐的同学们便会认可他们,接受他们。
四、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发展
学生为什么爱玩游戏,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可以通过玩游戏提升自己的游戏等级,获取更高等级的装备,从而在心理上获得最大的满足和极大的成就感。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也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特点,结合学校或者学生所在班级开展类似评价制度,对学生开展评价。比如我们学校开展有星级少年评价活动,学校会根据每位同学得星的多少来评判这位同学的星级等级,每个月,在全校大会上会对晋升星级的同学颁发星级晋升证书。
那么在信息技术课上也可以开展类似的活动,只要我们与学校活动,或与学生所在班级活动融合在一起就可以了。每一堂信息技术课都会安抚3-4个小任务。教师可以根据任务的难度赋予不同的分值,只有学生完成任务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分值。在对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把这项任务安排给班长,然后再由班长从每组抽调一位同学对对方小组同学完成的情况进行统计。之后将统计结果报送给班长。班长则根据每个小组长统计结果为每一位同学进行赋分,最后报送给老师。而老师所要做的就是在每一节课上课之前,把统计结果通过大屏幕展示出来,让大家知道自己所得分值的多少,让他们心里有个底。然后班长会每个月把成绩汇总一次,交给信息技术教师,教师会根据班长汇总出的学生得分,从高到低进行排序,然后为前几名同学颁发小星星。而获得小星星的同学可以将这些小星星贴到他们班级的星级栏上,作为他们晋升的依据。
另外,为了不打击每一位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一般情况下,颁发完小星星后,第二个月所有同学的成绩都将清零。这样每一位同学又都有获得小星星的机会。
通过评价表,教师可以一目了然的对每一位同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情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着。教师只有根据学生特点,通过开展有效的组织方式和评价策略是可以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