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社会科学»管理科学>>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巧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作 者:庞明竹 (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团山小学,辽宁 盖州 115200)

摘   要: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学基本任务之一是在获取语文知识的同时发展语文能力。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随着语文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成了语文识字教学的新途径。在识字教学中,综合灵活的运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策略

1、引言
识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要读准字音、掌握字形、理解字义、熟练运用,再加上识字量大,课堂上学生只有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较好地完成识字的学习任务。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他们的注意力具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现代心理学认为:“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加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了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此时,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信息技术将声音、文字、图画、动画、视频等形式合理组合,以此来创造生动有趣、对多种感官形成刺激的环境,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得课堂上的识字、写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2、巧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识字教学
2.1 运用信息技术,激发识字兴趣,学生乐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电脑制作色彩鲜明、生动有趣的课件或动画,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成为识字的“良方”。
2.1.1 直观演示识字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状态取决于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课件的使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抽象的汉字变得具体可感,把枯燥无味的识记变为形象的识记,收到记得快,记得牢的效果。如教学“鱼”字,屏幕上先出现一条鱼;再出示“鱼”的字体演变;然后点击课件:鱼头变成“?”,鱼身变为“田”,鱼尾变成“一”。直观演示使学生兴趣盎然,“鱼”字的音、形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
2.1.2 创设情境识字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实物、图片、音像等手段创造特定的情境,把汉字与实物形象联系起来,能有效地提高识字效率。如学“闷”时,课件出示: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随后看到一人在屋里,一颗心不停地跳动、心烦意乱。学生联系刚才的情境,很快说出“闷”字,还会用“闷”组词。一个无生命的字,因为信息技术的介入,变为了有血有肉、有生命的画面。
2.1.3 游戏活动识字
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地、有选择地使用信息技术设计“小猫钓鱼、打气球、找朋友、摘苹果”等各种游戏,引领学生进入“游戏乐园”,在游戏活动中不时产生新鲜感,能增强识字欲望,提高识字效率。
2.2 借助信息技术,教给识字方法,学生会学
低年级学生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相似的字容易混淆。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能提高识字能力和识字效率,还能有效防止生字回生。
2.2.1 编儿歌、猜字谜识字
低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用编儿歌、猜字谜的方法,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快速识字。如课件出示谜面:“一点一横长,口字在中央,大口在外面,小口里面藏。”学生很快猜出“高”字,课件再一部分一部分地出示“高”字,学生就记得更牢了。
2.2.2 顺口溜识字
这种方法能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激起他们识记汉字的浓厚兴趣。如识记“泡、饱、袍、炮、抱、雹”时,课件先出示这一组字让学生观察,自由编顺口溜,教师适时引导、点拨,再随机出示顺口溜: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用手轻轻抱,有雨下冰雹。这样,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认识并辨析了一类字。
2.2.3 “减一减”、“加一加”、“换一换”等方法识字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动画演示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如教学形近字“晴、睛、请、清”时,制作课件时偏旁用红色标出,同时闪动偏旁,突出汉字的偏旁及其位置,强烈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加深学生的认知,使“换一换”的识字方法深深地印在孩子脑海中。
2.2.4 归类法识字
教学中,根据汉字的结构与规律,创造性地进行归类识字,提高识字教学质量。如鸟类汉字的形旁都是“鸟”。制作课件时:先设计好除形旁以外的另一部分,然后从天上飞来一只只鸟,跟设计好的“丽、昔、区、我”合在一起,慢慢地变成“鹂、鹊、鸥、鹅”,并且变一个字就读一个字。这种归类识字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掌握了一类字的规律,认识了这些字。
2.2.5 表演法识字
识字教学中如果遇到抽象的、表示动作的生字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表演识字,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学习“摇、推、提、拿、哭、笑”时,指名学生做动作、表情,其他学生猜字。采用这种方法,学生不但记得牢,而且加深了对字义的理解。
2.3 采用信息技术,拓宽识字空间,自主识字
信息技术是一个识字的“海洋”,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识字信息。学生通过多媒体,及时主动识字,拓宽了识字空间。
2.3.1 电脑网络识字
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联系学生实际,适时开展网上识字,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的识字环境,拓展识字、辨义的空间,既能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能提高识记效果。
2.3.2 结合生活识字
生活处处皆学问。为实现了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这一目的,有意识地把生活资源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增加识字的形象性、趣味性。如课前搜集生活用品、同学姓名、商店招牌、包装袋等图片,配上文字分类做好课件,学生想认哪一类就点击哪一类,争当识字大王。这样的识字课,学生兴趣浓厚,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结语
识字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力求以识字教学现代化,使识字过程成为开发儿童潜能,发展儿童智力,全面和谐地提高儿童整体素质的过程。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语文教学新的改革。把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有机整合,语文教学活动必将更加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全萍.运用信息技术,让师生共享识字的快乐时光[J].考试周刊;2014.5.
[2]顾君 仝春燕.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效性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