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小企业已成为促进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受国内资本市场的不完善以及自身融资渠道单一的影响,中小企业往往难以融得足够的发展所需资金。为此,本文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剖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症结所在,以此为基础,为中小企业制定融资优化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融资优化
一、引言
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平稳增长、推动社会科技创新等发挥的作用日益显著。一方面,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相关数据显示,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中中小企业占比已经超过97%,所缴纳的税金也占到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交税金的一半;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表现活跃。截至2015年,我国有75%的科技创新成果由中小企业申报完成,而科技创新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严重影响了其长远的发展,而这一问题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健全和以大型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制下尤为突出。因而,研究中小企业的融资优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在首先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进行分析,并深入探讨造成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影响因素,以此为基础,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优化提供相关的对策建议。
二、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探讨
1.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完善,企业的融资环境、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等都有了较大的改善,企业的融资策略也逐渐由单一的银行信贷向多元化融资发展。然而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等都存在较大差异,中小企业的自身发展资金主要来自内部留存收益等积累,外部权益性投资和债务性融资等占比较低,能够得到风险投资基金资金支持的中小企业少之又少。对大部分中小企业而言,内源融资往往是管理层最先考虑的融资方式,也很可能是企业能融得资金的唯一渠道,但其能提供的资金规模有限,且融资成本较高。
2.银行贷款是主要的外部融资方式。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商业银行占据主导地位。中小企业受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往往难以在债券和股权市场获得足够的资金,银行贷款也就成为绝大多数中小企业外部融资的不二选择。据广东省针对1300多家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90%的中小企业表示企业融资首选为银行贷款。银行贷款对中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而银行却通常只是为企业提供短期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改造升级资金,很少为企业提供长期发展资金,且银行信贷出于风险考虑往往更倾向大型企业。根据央行发布的贷款数据,2016年,银行为实体经济发放的贷款占我国社会融资总额的67%左右,而小微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额不到40%。
3.国家财政支持有限,民间融资比重大。西方发达国家往往以国家财政资金出资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支持基金或对中小企业进行融资补贴等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压力。我国政府也非常重视中小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也拨出专门基金用以设立相关基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然而相比我国几千万的中小企业群体其能提供的支持仍十分有限。在资本市场融资和获取银行长期贷款受限的背景下,中小企业采用民间融资的行为开始增多,融资规模也呈现递年递增趋势,而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中小企业运用民间融资获取发展所需资金变得更为便捷。
三、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探析
1.自身发展水平较低是导致融资难的重要原因。中小企业自身发展水平低在以下两个方面导致其较大型企业更难融资:一是相比大型企业,大部分中小企业尚处于初创或成长阶段,财务、管理等各方面的不确定性较高,难以达到我国资本市场上市的高条件要求,这使得中小企业的资本市场融资策略难以企及;二是中小企业在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管理水平、技术创新能力等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这导致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差,从而影响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银行等金融机构出于信贷安全的考虑也会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发放有所限制,直观体现为增加质押比率、提高贷款利率、只提供短期贷款等。
2.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的缺乏。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我国金融体系对中小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不足。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然而在银行自负盈亏的属性以及考核政策的双重作用下,其往往存在重大轻小、重国有轻民营的现象,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也主要是面向大型企业;另一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的金融产品创新性不足,银行更偏向接受土地、房屋等质押品,而对中小企业以所拥有的知识产权等作为抵押品的接受度不高,往往没有提供这方面的金融产品。
3.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发展的低迷。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逐渐迈入新常态的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风险加剧,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的担保风险开始增大。此外,银行与这些担保机构的联动机制也亟须完善,合作条件设置过高、风险分担不合理、收益分配不匹配等使得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的发展受到限制。加之创富等个别担保机构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银行与担保公司的合作,使担保公司的处境更为艰难。
四、中小企业融资优化探讨
1.完善自身管理,加快企业转型升级。中小企业借鉴融资难题的关键是靠自身,中小企业要顺应经济发展趋势主动把握发展机遇,加快产品的转型升级的同时,注重新技术的研发和运用,并不断健全内部管理制度,从而克服初创期的融资困局。
2.增加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商业银行应根据中小企业融资特点简化审批程序并改善贷款考核方法,对发展前景好、创新能力强的中小企业放宽贷款条件,并注重调动银行业务人员为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设计符合中小企业特点的金融产品。
3.加快政策性担保机构的设立。政策性担保机构应秉承服务中小企业的理念,由政府主导,在积极引入银行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参与的同时,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体系。同时,政府应为政策性担保机构提供财政资金支持,一方面可以保证政策性担保机构为中小企业的服务性质,另一方面,有了政府资金的投入,能增强社会资本和银行资本的投资信心,保证政策性担保机构的长久运行。
参考文献
[1] 吕劲松. 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思考[J]. 金融研究,2015(11):115-123.
[2]蔡苓. 破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研究——基于商业银行“投贷联动”视角的分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16(03):83-95.
[3] 程欣炜,林乐芬. 科技型中小企业特征与银行融资的关系研究[J]. 金融论坛,2014,19(06):53-60+75.
[4] 黄阳华,罗仲伟. 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融资支持研究——最优金融结构的视角[J]. 经济管理,2014,36(11):1-13.
[5] 邢乐成,韦倩,王凯. 中小企业投融资公司: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新途径[J]. 山东社会科学,2011(01):88-94.